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1795  431803  431809  431813  431819  431821  431825  431831  431833  431839  431845  431849  431851  431855  431861  431863  431869  431873  431875  431879  431881  431885  431887  431889  431890  431891  431893  431894  431895  431897  431899  431903  431905  431909  431911  431915  431921  431923  431929  431933  431935  431939  431945  431951  431953  431959  431963  431965  431971  431975  431981  431989  447348 

19.下面一个长单句不便于广播,请将它改成适合广播的一段话,要求:

①分成4个短句;②每句包含一个要点;③句与句之间要连贯。(4分)

一座缩短了从淮南市到淮北市几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今天在省委领导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试题详情

(二)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7.作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根据该段的整体意思,你能理解这一时代吗?请用一句话表述其实质。(2分)

                                  

18.对作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你怎样理解?结合作者概括的前两个时代,谈谈自己的体会。(6分)

试题详情

(一)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

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4.“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      觉、      觉和      觉写出了故都之秋的特点。(4分)

15.“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怎样表现出故都的秋的“静”与“悲凉”?(6分)

答:静:                             

悲凉:                            

16.这两段写槐树的落蕊和秋蝉的残声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试题详情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2)①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③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试题详情

11.翻译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3分)

   译: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分)

译: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4分)

译:                                

试题详情

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黄山去九华山,太平湖是必经之地。置身于太平湖万顷碧波中,回首眺望,      

      ;正视前方,      ;极目远望,    

①水天一色,无边无际②黄山主峰--莲花峰尽收眼底

③九华山主峰--天台峰映入眼帘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