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1825  431833  431839  431843  431849  431851  431855  431861  431863  431869  431875  431879  431881  431885  431891  431893  431899  431903  431905  431909  431911  431915  431917  431919  431920  431921  431923  431924  431925  431927  431929  431933  431935  431939  431941  431945  431951  431953  431959  431963  431965  431969  431975  431981  431983  431989  431993  431995  432001  432005  432011  432019  447348 

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以“我就是一道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不得少于800字。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精力不乏。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与才华,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仰视别人而看轻自己。

四川省南充市08-09学年高二教学质量监测

试题详情

18.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一句意象鲜明又耐人寻味

的话。(4分)

   例句: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闪烁的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孩子们期盼妈妈回家的眼睛。

   仿句:                                   

                                        。

试题详情

17.读下面一首乐府古诗,回答问题。(6分)

古诗·上山采蘼芜

无名氏

上山采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shū,美好)。颜色(容貌姿色)类相似,手爪(手工技巧)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jiān,细绢),故人工织素(白色生绢)。织缣日一匹(古代四丈为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①这首反映弃妇生活的诗,最后六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3分)

   ②诗中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巧遇场面,采用对话的方式来揭示一对离异夫妇的心理和态度,请从中归纳出本诗的主题思想。(3分)

试题详情

16.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6分)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②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试题详情

15.根据提示,补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4分)

   ①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②              ,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③映阶碧草自春色,                (《蜀相》)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试题详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的韩、魏乃是秦与诸侯的必争之地,秦国一直收买韩、魏,把韩、魏看作自己的心腹之国。这样,秦在攻打齐国时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B.泰国用兵最害怕的就是燕赵在前,韩魏在后面形成的夹攻之势。韩、魏两国乃是东方诸侯的屏障,如果让他们孤立无援地抗拒强秦,这对于山东诸侯来说将面临致命的危险。

   C.齐、楚、燕、赵可以凭借韩、魏两国阻挡来自西边的侵略,最好的策略就是联合韩、魏共同抗拒秦国,在这种形势下,秦人也不敢轻易地图谋东方各诸侯国了。

   D.面对强秦,山东诸侯贪图尺寸土地而自相残杀,背弃合纵盟约而自乱阵脚,最后当然只能自取其咎,身死国灭。历史的教训多么沉痛啊!

四川省南充市08-09学年高二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答题栏

总 分 栏

第Ⅱ卷(共72分)

试题详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试题详情

六国论

苏辙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

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

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

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

以为忧,然而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

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

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问,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

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

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

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

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

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

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己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

国,可不悲哉!

   [注释]:①[郊]与下句的“野”均指国土。②[范雎(jū)]战国时魏人,后入秦为相。③[刚、

寿]分别在现在山东的兖州、东平附近。④[折]屈服。⑤[出身]挺身而出。⑥[疆埸(yì)]边界。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魏塞秦之          冲:交通要道

   B.然而秦之所者可以见矣      忌:妒忌

   C.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   委:舍弃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       摈:排斥,对付

试题详情

7.以下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李白态度明朗地否定六朝的绮丽文风,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真之风。

   B.文学风格的绮丽与李白所反对的六朝的绮丽是有区别的,作为艺术风格,“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肯定的。

   C.李白在追求“清真”的道路上,以诗歌为宣言,以作品为证明,遇到过许多艰难曲折,但他仍百折不挠地实践自己的艺术之道。

   D.诗文的美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写山水自然的作品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观照,体现其本真状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