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1879  431887  431893  431897  431903  431905  431909  431915  431917  431923  431929  431933  431935  431939  431945  431947  431953  431957  431959  431963  431965  431969  431971  431973  431974  431975  431977  431978  431979  431981  431983  431987  431989  431993  431995  431999  432005  432007  432013  432017  432019  432023  432029  432035  432037  432043  432047  432049  432055  432059  432065  432073  447348 

13、下列人物之死与傅雷之死的情况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3分)

   A.李世民被“长生药”毒死。

   B.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C.老舍因不能忍受文革的迫害投太平湖自杀。

   D.文天祥不愿屈服于元朝,大义凛然地走上了刑场,慷慨赴死。

试题详情

   苏格拉底死前没忘了嘱咐他的学生还人家一只公鸡,傅雷夫妇“了结”得就更细致了,他们甚至还想到了为自己准备五十三元三角的现钞火葬费。借用狄马先生的一句评论,苏格拉底和傅雷的遗嘱“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杰出心灵才能作出的超常反应”。但我的视角不在这里,而在“雅典的民主法庭因为错判哲人而蒙受了几千年的诅咒”这一点上。一个法庭,因何错判一个哲人,竟要蒙受几千年的诅咒呢?我们的法家巨子公孙鞅(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人)被当局处以五马分尸之酷刑,谁可曾记在心间?谁可曾诅咒过秦国当局?司马迁被当局处以宫刑,摧残人性至为酷烈,谁又曾诅咒过汉王朝?没有,有的只是对那些历史的平铺直叙!希腊的苏格拉底冤案就不同了,它可以使一个法庭因错判哲人而蒙受几千年的诅咒,因此,苏格拉底以来的几千年,你就很难再看到类似冤案在西方的发生。我们之所以有从公孙鞅到傅雷的续接(其间的冤案举不胜举),是因为我们无论发生了怎样的冤案,要么使始作俑者“一贯正确”地脱逃一切干系,要么使另一些人在通向“青天”的路上“一贯正确”起来。

   所以,从根本上说,苏格拉底与傅雷的死是不同的,前者的死给整个西方留下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法律文化,后者的死给中国留下的是一个“沉痛的教训”的文章。

                           (本文选自《书屋》)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苏格拉底选择了法律所错判的死刑是因为他认为当时越狱并非正义。

   B.苏格拉底的英勇赴死使雅典的民主法庭因“错判哲人而蒙受了几千年的诅咒”。

   C.傅雷夫妇因再也忍受不了红卫兵和造反派的查抄、罚跪、辱骂和殴打,双双自杀,死得不甘,死得悲壮。

   D.作者和狄马先生一样认为苏格拉底和傅雷的遗嘱“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杰出心灵才能作出的超常反应”。

   E.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法家巨子公孙鞅被当局处以五马分尸之酷刑在史书上有的却只是对那些历史的平铺直叙。

试题详情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4)歌台暖响,          ;         ,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试题详情

10.重读下面几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  巷(节选)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1)这三首诗词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江南雨”。请你根据对这三首诗词的理解,说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雨”有何特点。(2分)

(2)请具体说明这三首诗词描写“江南雨”各自所包含的感情的具体内容。(3分)

(3)这三首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春雨”和“江南秋雨”这两个经典的审美意象。这两个意象是有区别的。请你各用一个比喻句分别表达这两个经典审美意象给你的感受,并各用一句话说明你这样比喻的理由。(4分)

 “江南春雨”                              

理由:                                 

 “江南秋雨”                               

理由:                                 

试题详情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贵妃池”建筑群

②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

③下午,我们来到华清池,只见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④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

⑤进了大门就看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分列左右

⑥湖东岸是宜春殿,西岸是九曲回廊,北岸是以飞霜殿为主体的三座建筑,其中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

A.①③⑤⑥②④ B.③⑤①④②⑥ C.①③⑤⑥④② D.③⑤④②⑥①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奥巴马在大选前18个月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比之前任何总统候选人都早,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B.通过本届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运动健儿们在光彩夺目的场馆里同场竞技,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博得了我们的赞叹。

C.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D.只有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才能激发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试题详情

2. 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大熊猫那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样子,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给人们以如坐春风之感。作为国宝,大熊猫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对于熊猫来台,不少台湾同胞早就翘首以盼。两岸有识之士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排除各种阻挠,终于不孚众望,使大熊猫“团团”“圆圆”顺利赴台。

A.惟妙惟肖  B.忍俊不禁  C.如坐春风  D.不孚众望

试题详情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若  水  流淌  恣肆徉 

B.学  点  撺  低声

C.刻   护  沉  百争流

D.灭  悔  陌  翩起舞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