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8066  438074  438080  438084  438090  438092  438096  438102  438104  438110  438116  438120  438122  438126  438132  438134  438140  438144  438146  438150  438152  438156  438158  438160  438161  438162  438164  438165  438166  438168  438170  438174  438176  438180  438182  438186  438192  438194  438200  438204  438206  438210  438216  438222  438224  438230  438234  438236  438242  438246  438252  438260  447348 

(一)(二)(三)(四)(五)

试题详情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斯·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树荫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新手栽种的树木之下。(h)(l)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信怕、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1)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

     的一项是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选择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

(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 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a)(b)

(c)(d)

     (e)(f)(g)(h)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

(a)→(b)→(c)→(d)(e)(f)(g)→(h)

    这是高考全国卷的一道试题。这道题指导段内层次分析和思路分析结合在一起考查。按标示的序号,全段共8句话。(a)句总说对托尔斯泰墓的感受,(b)(c)两句介绍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d)句以下用“他的外孙女跟我讲”作转接,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直至埋骨于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全段分三个意群,即三个层次。可见本题答案为B。A项“先叙述参观过程”,明显错误,“两层”之说与段中意群不合;C项“将来”、“现在”、“过去”之说明与思路不合;D项“五层”之分,与意群不合。因此这三项全不正确。

试题详情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譬如2000年全国卷第23题问最后一段“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003年综合赏析题“A.本文以不会退色的乡土情节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这样的试题大致上是属于对文章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

试题详情

    目标主要有两点:

1.分清层次

    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

    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

    层次分析是着眼于内容的分析。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

    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标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试题详情

(二)1.①以繁体字为中心的文字混乱;②以方言泛滥为代表的语言混乱;③以胡编乱造、不知所云为特点的语文水平滑坡。2.①是国家统一文明的一个标志;②现在社会的语言文字使用太混乱;③有利于政令畅通、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人民群众互相间的交流;④有利于迅速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⑤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3.简化汉字对中文信息化处理大有好处,已得到广泛应用。4.①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上的混乱状况;②大力推广简化字和普通话。

试题详情

(一)繁丽严谨。请注意对《红烛》、《死水》的评论。 2. 热情奔放(要注意“他是跳着溅着不含昼夜的一道生命水”的比喻意义,还要注意“又如他的诗音调多近羯鼓饶钹”一句)

3.重理解控制  重感情抒发  4.B、D(文中没有论及“民族特色;C项的第二个“都”不含文意,“活泼、鲜明”只能用于徐志摩的诗;E项“当时中国”之说不合文意,本文只论及《诗镌》的诗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