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43525  443533  443539  443543  443549  443551  443555  443561  443563  443569  443575  443579  443581  443585  443591  443593  443599  443603  443605  443609  443611  443615  443617  443619  443620  443621  443623  443624  443625  443627  443629  443633  443635  443639  443641  443645  443651  443653  443659  443663  443665  443669  443675  443681  443683  443689  443693  443695  443701  443705  443711  443719  447348 

2、用“/”画去括号里的错误读音。           3、 在文章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试题详情

3、本文采用的叙述方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时间顺序 4、联系上下文,概括众多应聘者和雯雯对待小男孩的不同态度。       (1)众多应聘者对待小男孩的态度。(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        (2)雯雯对待小男孩的态度(用自己的话概括,限用4个字):         5、说说小男孩在楼梯拐角处等着什么?(不超过10个字)                             6、幼儿园为什么要在楼梯拐弯处安排一个小男孩儿?幼儿园最终为什么单单录取雯雯?                7、本文以“考核”为题,整体把握全文后,请指出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有一棵大树,它自命不凡,常常吹 嘘自己的本领。一天,它对大地说:“谁也没有我本领大。夏天的太阳多热呀,像个大火球,可我能用我的手臂遮挡住炽热的光线,给那些走累了的过路人提供凉快的歇脚地方,我的枝杈还能为爱玩的年轻人来搭秋千,让他们愉快地荡来荡去……”

大树越说越得意,它环视四周,讥笑房屋矮小,大地的低下,自认为伟大无比。人们经常在它脚上浇水,在它树荫下点蜡烛,它把这些都看作是对它的崇拜。于是它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天下雨了,人们为了躲避雨淋,成群结队地挤在树下,但它却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拼命地摇晃,以示自己是那么了不起。月夜里,当月亮透过大树的枝叶照到大地的时候,大树就说:“大地,你看看,月亮都是先由我来享受,然后才轮到你。”大地对它的无理挑衅根本不予理睬。

一天傍晚,乌云翻滚,不一会儿,刮起了特大风暴。大树一看,四周一片混乱,过路的人们四处跑个不停,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到它下面来避风雨。小鸟也进了远处的房屋。大树在风雨中抖动着,它慌得不知所措,但怕人讥笑,仍故作镇静,硬挺着腰杆,不一会儿,它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脚跟松动了。它羞愧地对大地说 真没想到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有力量的 从此以后 它不再也不敢吹嘘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目空一切:___________不知所措: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讥笑(   )镇静(  ) 傲慢(    )  3、给最后一节空缺的地方加上标点。 4、回答问题。(1)大树为什么目空一切?在短文中的大树是怎样目空一切的,请直接用直线画出来。             (2)大树因为什么羞愧了?                (3)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5、给短文加个题目。         

又是一场(chǎng cháng )大雨过后,一辆载( zǎi zài )重汽车驶了过来。

司机想买点儿食品,他拖着疲惫的腿,急匆匆奔( bēn   bèn )向包子摊,可是,还没有接过包子,他突然栽倒在地,把包子摊碰翻了,热气腾腾的包子满地滚,吓得卖包子的老大娘连喊带叫。

这时,陆续跑过来好几个年轻人,围住了司机。

“哪儿来的?赔大娘的包子!”

“没收他的驾驶证!”

司机苦苦哀求道:“乡亲们,请原谅我,大娘的包子我是一定要赔的,可是,你们不能没收我的驾驶证啊!”

“为什么?”

“我公务紧急,忙着运送这批货物……”

一听到“货物”,有人喊到:“(     )有货物,咱们(      )拿他的货物,来顶大娘的包子!”

说着,有几个年轻人爬上车顶,掀开了毡布。可是,一个个全楞住了。他们谁也没有拿货物,(      )他们看清楚了,车上装的全是救灾的物资。

一个青年跳了下来,挤到司机的身边说:“师傅,原来您是运送救灾物资的,怎么不早说呢?”

司机揉揉眼睛说:“被洪水围困的灾区人民,正受着饥饿和疾病的威胁。这批货物,必须尽快送到。我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吃东西了,刚才想买点儿东西吃,没想到……”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卖包子的老大娘分开众人,挤过来说:“小伙子,错怪你了,大娘这里还有包子,你就带上,快些赶路吧。”

“大娘,给您包子钱。”

“说哪儿去了?大娘哪能要这些钱呢?去年我们这里遭水灾,也是政府送来粮食救了我们。咱们可不能忘了国家的好处哇!”

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他们纷纷从自家的小店里拿来面包、蛋糕、水果、饮料,无偿地送给司机。

司机含着眼泪    挥挥手    用沙哑的声音喊道    我替灾区人民谢谢大家了   再见 1、你认为本文最佳题目是   。  A 救灾物资  B 司机与大娘  C 买包子的风波 

试题详情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信服--           各得其所-- 4、读全文,填空:  散步的人是___________,散步的季节是____,散步的地点是_____,散步中发生的分歧是______ __________,决定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母亲原本想走大路,但后来又“变了”,了为什么?表现了母亲的特点?              

②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③划横线的一句话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是如何理解的?                        

④文段中着重写了“我”,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假 币 风 波

“假币?”妈妈的嗓门足以让全院的人都听得见。原来一个卖菜的找给爸爸一张50元的钞票,等我爸拿着这50元钱去商场买东西时,验钞机验出来是张假币。现在好了,这张麻烦的假币被推到我们家了,看来我们也要想法子“甩掉”它。而这项“艰巨”的任务被我自告奋勇地揽了下来。

下午,我便上街溜达了。爸爸先前是在大商场“翻船”的(因为有验钞机),看来得从小店下手了。我选择了一家烟酒小百货店,老板娘这会儿有点忙,我就先站在旁边看着。前面两位顾客是买烟的,他们给了老板娘一张100元的钞票,老板娘拿到钱后,先是对着亮处看了看,然后又用手揉一揉,最后还甩了两下,确定是真的后才找钱给那两个人。我的手不知不觉地伸进了口袋,指尖摸到了那张像草纸一样的50元钱,心里顿时感到一阵不安,怎么办?老板娘太精明了,肯定会识破的。要是识破了,说不准会把我当贩假币的抓起来呢。我越想越害怕,干脆扭头就跑。老板娘在我身后问道:“小姑娘买什么?”“不,不买。”我一边跑一边说,明显感到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我继续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哎,那边有两个卖气球的老人,生意挺兴隆,去那儿花掉这钱吧,反正老人家眼神不太好。“买两个气球。”我递过去50元钱。那个老奶奶笑眯眯地帮我解下了两个气球。老爷爷转身翻着钱柜找钱给我。看着这对慈祥的老夫妇,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也许他们无儿无女,就靠卖气球为生,也许这50元钱,他们三天也赚不到,而我却……老爷爷翻了半天也没找到零钱,转身对我说:“孩子,我这里也没有钱找给你,你就先拿着这两个气球,过两天再把钱还给我们,反正我们一直在这里卖气球。”我内疚地接过钱,放进口袋,啊,口袋里还有钱,我赶紧掏出来递过去,“爷爷,我还有零钱……”

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无力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唉,到底该怎么办?猛然间,我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假币,三下五除二地把它撕成了碎片。我轻轻松开手,碎纸片连同气球一齐飞了出去,望着气球欢快地飞上天空,我突然感觉到天真蓝。 ⒈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甩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 用“﹏﹏﹏﹏”画出描写“老板娘太精明了”的语句。  ⒊ 用“_____”画出第三自然段中心理活动的语句。 ⒋ 发挥想象力,将第一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 “我”回到家会怎样向父母作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 马 速 写

罗马是[   ]的首都。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罗马分成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两百年以上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古老的建筑,坍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使人异步小心就踩在“历史”上。

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到罗马游览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象到了北京没游[   ],到了西安没有看[    ]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只留下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但看上去人令人惊叹。

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   )街头巷尾,(   )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的人口。

喷泉在罗马城(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美。三千多处大大小小的喷泉,(   )地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头巷尾里。他们(  ),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   )。

遗址、雕塑、喷泉,(   )装点了罗马城,(   )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1、根据平时的学习、生活积累,选择合适的国名及名胜古迹填入第1第3自然段的方括号中。 2、 选择下列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第   自然段的圆括号里,并仿造句子     不论……都……      无论……还……因为……所以……    不仅……而且……     3、细读第5自然段,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星罗棋布  比比皆是  别具一格  千姿百态 4、读了短文罗马城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简要说说罗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5、把你认为文中写得最好的地方多读一读,并选择一处(用“----”在文中画出)谈谈你的感受。

考  核

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骋园长,由于待遇优厚,一时间报名者云集,其中甚至包括专功幼儿心理的女研究生和多名早已有了职业和稳定收入的高学厉者。但经过考试,最终被录取的却不是她们,而是一个相貌平平、扎着小辨子的文静姑娘--她叫雯雯。    最后一次考试安排在二楼。楼外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鸟儿欢唱;楼梯拐弯处,却有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拖着鼻涕,泪汪汪地站在那儿等着什么。众多应考者大多面容姣好,打扮入时,举止得体,她们经过小男孩的面前,满怀信心地去面试;只有雯雯一个人停下来,她不仅掏出手帕给男孩子擦鼻涕,还亲切地说了一句:“小弟弟,是不是找不到妈妈了?别急,等我一会儿,姐姐去去就来,带你去找妈妈。”

面试之后,众多的应考者匆匆下楼,对楼梯拐角处的小男孩熟视无睹,惟有雯雯把脏兮兮的小男孩抱了起来,那么亲切地哄着他,那么认真地给他唱歌,那么投入地给他讲故事--而这一切,被早已架设好的录像机全都录下来了! 天!考生们谁也没有发现,这个小男孩儿,原来是幼儿园方面专门安排好的!

一楼厅里   聚满了等待宣布结果的应考者   当考核小组宣布被录用者是雯雯时   大家都愕然了 惊讶的目光投向着装朴素   相貌平平的雯雯   雯雯暗想 我的文化成绩并不出色呀   随后,考核小组播放了刚才的录像,众多的报考者,羞愧地低下了头--她们显然已恍然大悟,自己被淘汰乃是一种必然。 1、圈出第1自然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 ) ( )--( ) (  )--(  ) ( )--( )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试题详情

7、文章中第      自然段的结构相同,都是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段落。   8、读文中划“   ”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 逗人--              ② 面对……听着……望着……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书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shì)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 zuì)___________于其中。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专、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剪)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jiàng lín)____________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突然、忽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他享受到(ɡǔ xī)___  ____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文中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   )里选择正确的字,用“√”标出。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别无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择文中[ ]里恰当的词语。这个词表示_____的意思,也表现了全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5.读“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一句话,填空:“秉承”指________“父亲的精神”指__    __ 6.读“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为什么“苦”字加引号?这个词意思是什么?

露  珠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藏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雨挟风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文中的“它”是指(      ),“园丁”是指 (     )2、联系上下文解释:①炫耀--   夜以继日-- 3、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近义词:黎明(   )平凡(   )培育(   ) 反义词:黑暗(   )平凡(   )短暂(  ) 4、找出中心句,在句子下面用“    ”线画出来。  5、用(   )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6、这段话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举二、三个例说明你认为什么人或什么职业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难 忘 的 启 蒙

在班上,作文和写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含义,就去问。先生(版 板)着面孔对我说   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   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 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    这话有点儿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 悔),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

有一次上大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感到有点难堪,不过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尽和同(坐 座)的同学说(悄悄 俏俏)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用心。 1、用“∕”划掉括号里的不恰当的字词。    2、给画“-”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本文第一句话与后面的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在下面三种答案中选出一种,在“( )”里打“√”。        总-分-总(   ) 总-分(   ) 分-总(   ) 4、这段话主要写了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一次是因为:                                ;一次是因为:                        。从中可看出陈老师是个                的老师。

孩 子 无 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德国二战以后的事情。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吊死在了自家窗户外面。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可怜的女人。窗户开着,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了呼吸。

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是因为帮助犹太人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的。街坊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    )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    )把孩子扔掉。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不理解,他们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还伙同同伴向母亲扔石头。可是,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个小天使。”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经不偏激了,但是还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破坏他人财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几乎快发疯的艾娜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一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护着孩子,嘴里喃喃自语:“孩子无罪。”

孩子就是在那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万分。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尝就是真心地帮助大家。从此以后,他发愤图强,样样事都做得很好。最主要的是,他变得无比地关怀人。到他中学毕业时,他收到了这一身最好的礼物: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参观他的毕业典礼。

“那个孩子就是我。”雅克里说,他的眼里饱含着泪水。 1、第2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改正第5自然段中用错的字和词。(各2个) 3、想想下面加线的两个字的关系,照样子写词语。 危在旦夕  举足轻重  (    ) (     ) (    ) (      ) 4、理解短文,回答问题。 ①文中写的“一场悲剧”指的是                    ;“另一场悲剧”指的是                 。②请循着艾娜思考问题的思路,将句子补充完整,并理解“孩子无罪”的含义。 因为孩子的父亲是纳粹战犯,所以人民             虽然孩子的父亲对人民犯了罪,但是孩子                 既然孩子没有罪,那么孩子                既然这么小的孩子就成了孤儿,那么我              不管人们怎么不理解我不公平地对待我,我都要                   

对    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忽然说:“妈妈,你的眼睛中有我。”

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    “知道。”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还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这些词语有两中意思:①就是视觉器官的眼睛里;②有“心目中”的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中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1)妈妈,你的眼中有我。(     )  (2)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3)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   (4)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5)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  (6)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着别人(  )

试题详情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讲了海南岛物产丰富。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讲的:①       ②      ③     

(2)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海南岛                                 的风光,是围绕第   句话写的。这句话与其他几句是      关系。

试题详情

5、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查带点的字
部首查字
音序查字
字典里的解释
应选
部首
再查几画
音序
音节
郁郁葱葱
 
 
 
 
①树木丛生  ② 忧愁
③有文采   ④形容香气
 
果实累累
 
 
 
 
①积累    ②疲功
③屡次    ④接连成串
 
一望无际
 
 
 
 
①   交界或*边的地方 ②彼此之间 ③时候④当适逢其时
 

试题详情

5、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6、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                                          

南海明珠--海南岛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fù ráo(    )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 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 咖啡 芒果 荔枝 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了枝头 海参 海龟 大龙虾等名贵水产bú jì qí shù(       ) 铁矿 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上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cháng qīng(     )。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tāo tāo(    )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zhuàng guān(     )。旅游胜地牙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渔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过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奇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1、 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2、 给文章第二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3、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赞美(     ) 眺望(     )  反义词:喜爱(   )  丰富(   ) 4、多音字组词。 参cān  (    )shēn (    )藏 zàng(   )cáng(   )曲qū(   )qǔ(   )

试题详情

5、请用 “      ”画出自己认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句子边上写出自己的感受。

石 头 做 汤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   一个士兵说   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   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   我们有一个诀窍   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珍贵(  )  诀窍(  )  反义词:肯定(  )  缺衣少食(   ) 2、给短文第二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  3、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4、引起村民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试题详情

7、根据文中盲孩对这位“带路人”的感觉,展开联想,写一段话,描述这位“带路人”第一次见到盲孩,明白了盲孩需要带路后自告奋勇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

启    示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 [    ]。    那年我九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tuí)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     ] 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用力关上……”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      ]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地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很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1.用“√ ”选择文中[  ] 处填的词语。      (1)影响    暴怒    责怪    剧烈    (    )  

(2)印象    暴怒    责备    猛烈    (    )    (3)影响    暴怒    责怪    热烈    (    ) 2.文中划线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                          3.“我”偷眼瞅父亲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心里想到的是什么?                             4.“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父亲想打我,但最终没打我,他是怎么想的呢?                                   5.题目“启示”的含义是(   )    ①做父母的不要随便打自己的孩子。 ②做事要细心,粗心是要惹祸的。      

③自己犯了错,要敢于承认。不可迁怒他人,推卸责任。

我代表我的祖国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很受歧视。有个我国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  )把你们送到天堂去深造,(  )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的时候,再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满腔激情,刻苦努力,争分夺秒,经常到罗浮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第一年,他的画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在几次竞赛考试中,他都取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战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下面语意的词填在括号里。

(1)不平等地看待。(    )  (2)借端生事,想要引起冲突。(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然后造句。(1)斩钉截铁――    (2)不得不―― 造句          4、徐悲鸿是怎样刻苦努力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选择最合适的中心思想,在括号里面画“√”  (1)说明了徐悲鸿刻苦学习,画展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 (2)说明了那个向徐悲鸿挑战的外国学生认输了。( )  (3)赞扬徐悲鸿刻苦学习,为国争光的精神。( )

       

一九五四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

那时侯,美国政府与中国人民为(wèi wéi)敌,采取孤立中国的态度。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到达以后,出于礼节,和周总理握了手,随后拿了一块手帕擦了又擦,才收起来。周总理看在眼里,也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丢进身边的废纸篓里。在场的外交官和记者见此情景,都点头称颂周总理。杜勒斯却当众丢了脸。

杜勒斯不甘心失败,于是又生一计。在一次各国代表团参加的宴会上,他让人做了一只大蛋糕,中间用奶油制成一个“卐”字。这“卐”字是希特勒的反动标志。杜勒斯想看看周总理如何处(chù chǔ)理,为(wèi wéi)难中国代表团。周总理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只见他镇定自如地走到大蛋糕面前,一面举起闪亮的餐具,一面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说完,刀叉一把把落下,把一个“卐”字划(huá huà)得破碎不堪。周围的人啧啧称赞周总理的才能。杜勒斯又一次当众丢了脸。

周总理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受到许多国家代表团的敬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孤立(     ) 称颂(     ) 镇定自如(       ) 破碎不堪(       ) 2、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3、“餐”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   ),音节是(   ),“餐具”的“餐”应解释为(   )(1.吃;2..饭食) 4、读句子,联系短文内容,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1)周总理步入宴会厅以后,一看这场面,心中全明白了。“全明白了”指                                (2)周总理招呼大家说:“朋友们,让我们联合起来,消灭它吧!”“消灭它”的含义是                                  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在30字以内)                       6、总理维护祖国尊严的精神表现在:(1)                    ; (2)                    。 7、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前面三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窗    影     夜,是多么静啊!星星在湛蓝色的天幕上(张、眨、闪)着眼,弯弯的月儿挂在树梢间,又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冬夜。     灯光(通、穿、射、透)过小窗照在我的被子上。怎么?小屋的灯光还没有熄。我抬起头看了看那扇窗户,果然,一个影子还在影影绰绰地晃动。啊,是妈妈正在一针一线地为我织毛衣。今天,她出差刚回来,我怎么能忍心让已经十分疲惫的母亲再为我(织、熬、编)个通宵呢?想到这儿,我欠起身,轻轻地唤了一声:“妈妈!”“什么事?”随着这亲切的话语,妈妈进了我的屋子。“您该睡了!”“妈妈一会儿就睡,你先睡吧。”说完深情地望了我一眼,又回转身走出去了。     此时,我怎么也睡不着,妈妈那张慈祥的面容和那双熬红的眼睛时时(浮、展、出、呈)现在我的脑海里。顿时,一股暖流(冲、通、流、涌)遍了全身,记忆的闸门打开了。     童年时,妈妈就开始教我学拼音、识汉字、学短句;上小学了,妈妈常常帮我复习功课,帮助我改错题;在初中毕业前夕,妈妈也常常陪着我熬到半夜,窗户上常常留下我们母女俩双双攻读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升学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成绩,考上了南开中学。     当!当!时钟响了起来。我再一次注视着小窗上的身影。母亲还在专心致志地织着,一绺头发从她的额前垂了下来。我不由地想起了母亲教我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母亲,她将自己真挚的母爱织进了细细的针脚里。她是我的严师!慈母!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 1、选择括号里最确切的词,在它下面用“--”表示。 2、读划“--”的句子,说说句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文中的她是一位__________的女性,她既是作者的__________,又是作者的__________。 3、写出第4自然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划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中,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一个词。 模仿 mó (  ) mú   (  ) 薄壳 bó   (   )    báo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改变句型。 ①工程师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从蜻蜓、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6、举两例来说说你知道的本文内容以外的人类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一部分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读书。我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做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儿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1、浏览全文,可以看出“生命的一部分”在文中是指:             2、通读全文,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读者:                                3、精读第3自然段,这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4、细读第6自然段,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用“   ”划出来。 5、再读全文,思考:读书的益处有哪些?用“   ”划出来。 6、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肯定出现了一个“津津有味”的读书画面。请用形象、简洁的文字来描述这个画面,但不要出现“津津有味”这个词。                                             7、你读过哪些课外书?请至少写出三本书名:《         》、《          》、《           》;写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分书的名称:《      》;你读过讲民族英雄故事的书吗?              

一 碗 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⒈选择下面各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树阴(yìn yīn)   爪(zhǎo zhuǎ)印   苔藓(xiǎn xuǎn) ⒉这篇短文围绕着什么来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⒋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象一下,这些爪印是哪些动物的?                   

⒌体会体会,你觉得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哗哗地下着,打在瓦的身上,它默默地忍受着;雪厚厚地压在瓦的身上,它以顽强的毅力承受着;风呼呼地刮着,多么残酷而又无情,然而瓦却不发出一声呻吟,多么坚强的瓦啊!

世上有人喜爱美丽的鲜花,有人欣赏壮丽的山水,更有人流连精巧的亭台阁榭,却很少会有人注意平凡的瓦,因为它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世界上。春天,它阻挡了点点雨滴;夏天,它遮挡了狂风的袭击;冬天它又让我们免受暴风雪的侵袭……一年四季,瓦用自己的身躯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环境,却从不要求一声赞扬。

我想:那些为人类幸福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人不就像这一片片不惹人注意的瓦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     )      阻挡(     )      舒服(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意。  流连:         毅力:         呻吟:        惹人注意: 3、想一想短文赞美了瓦的什么品质?                                      4、用“~~~~~~”划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一个排比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