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下表是某同学反复做“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 实验后得出的数据.请你分析: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表是某同学反复做“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实验后得出的数据,请你分析: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它气体

0.9

0.9

(1)该同学呼出的气体成分中哪些气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教室门窗紧闭的时间过长,同学们就会出现打呵欠,头昏、胸闷的感觉,请你帮助他们找找其中的原因并为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材料二: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PM2.5是1到2.5微米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哮喘复发.对心血管、神经系统都会有影响.”
材料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材料四:很多人为应对PM2.5的污染,选择戴口罩.据专家介绍,即便是医用口罩,防护作用也是有限的,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而街上流行的时装口罩就更别提了. 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材料五: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其所在的城市某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1)肺泡适于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有助于扩大进行
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
的面积.肺泡外还包绕着丰富的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
构成,吸进的PM2.5的空气中的部分物质会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这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
功能
功能
相适应的观点.
(2)哮喘是一种过敏反应,PM2.5中的有害物质使有哮喘史的人再次发生哮喘,因此PM2.5中的某些异物相当于免疫学中所说的
抗原
抗原

(3)材料五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
变量
变量
,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求平均值
求平均值

(5)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越大
越大
.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少开车、减少烟煤的燃烧等
少开车、减少烟煤的燃烧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材料二: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PM2.5是1到2.5微米的颗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哮喘复发.对心血管、神经系统都会有影响.”
材料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材料四:很多人为应对PM2.5的污染,选择戴口罩.据专家介绍,即便是医用口罩,防护作用也是有限的,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而街上流行的时装口罩就更别提了. 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材料五: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其所在的城市某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上班时段中午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车流量大)(车流量小)(车流量最大)
第1组19894397
第2组22833898
第3组20864199
(1)肺泡适于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有助于扩大进行______的面积.肺泡外还包绕着丰富的__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______构成,吸进的PM2.5的空气中的部分物质会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这体现了生物学中结构与______相适应的观点.
(2)哮喘是一种过敏反应,PM2.5中的有害物质使有哮喘史的人再次发生哮喘,因此PM2.5中的某些异物相当于免疫学中所说的______
(3)材料五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4)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
(5)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_____.根据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