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杂沓/挞伐 邂逅/藏污纳垢 嚼铁咀金/朵颐大嚼 B.鹬蚌/鬻爵 古刹/铩羽而归 自怜自艾/方兴未艾 C.酩酊/冥顽 蓬荜/惩前毖后 车载斗量/载歌载舞 D.拥趸/打盹 一幢/横冲直撞 简截了当/安步当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字音识记】(3分)

D(A项,tà;hòu/gòu;jiáo。B项,yù;chà/shà;yì/ài。C项,mīng/míng;bì;zài。D项,dǔn;zhuàng;dàng。)

2.【成语使用】(3分)

D(谨言慎行:严谨其言论,审慎其行为。谨、慎:小心,慎重。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A项“倚马可待”指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旁人可等着完稿,喻才思敏捷;B项“栉风沐雨”意思是“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相当于“风餐露宿”;C项“如箭在弦”即“箭在弦上”,箭已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

3.【病句辨析】(3分)

B(A项为介词残缺,在“和”字前面或后面加上“与”。C项为语序不当,应“儿子从前使用过的各式各样……”。D项为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自相矛盾。)

4.【简明得体】(3分)

B(“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因是给同学的唁电,“学兄家慈”则可改为“令堂”。A项发报人自称“弟子”身份是学生,“教躬违和”意思是教师生病了,恰当;C项是告诉对方会期和不要耽误,恰当;D项是说对方说的事已知道了并约时间当面商量,恰当。)

5.【文言实词】(3分)

B(A、治:准备;C、状:描绘;D、举:飞)

6.【文言虚词】(3分)

C(都是连词,可译为“就”“便”。A、连词,可译为“因为”/连词,可译为“而”或不译;B、音节助词,凑成章节,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介词,在/介词,对。)

7.【文言句式】(3分)

B(予以同志之友)至白云寺,谒魏公祠。

8.【内容归纳】(3分)

    D(文章最后作者在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已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的同时,仍作旧地重游之期待。)

9.【断句和翻译】(10分)

  (1)今天下板荡/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每错断、漏断2处扣1分。“∥”处可断可不断。)

  (2)①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得分点:“不予继”宾语前置的翻译1分,句意2分)

       ②众人没有不指责我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我也笑他们怯懦灰心,不能看到这山的绝美的风景。(得分点:“尤”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久雨后晴,天高气爽。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登高之约不能背弃的缘故,于是准备好饭菜酒食,结伴去天平山游玩。

    天平山距离城西南从水路走有三十里。我们到了后就弃船坐车,经过平旷的树林和山坞,路边有竹石遮蔽,有泉水藏而不见,只听见类似琴筑发出的清越的声音。我高兴地停下车听,很久还不愿离去。到了白云寺,我们拜谒魏公祠,在远公庵稍事休憩,然后由这里的山脚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攀登而上。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像躺着有的像站着,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龙盘曲搏持如柱撑天而立,无法一一形容描绘。又有泉水从乱石间冒出,叫白云泉,泉水细如线,如脉,向下流坠入水潭中,用瓢舀来尝尝,那味道极是甘甜清冽。泉水上有个亭子,亭的名字与泉水相同。泉边草木秀丽润泽,遮盖成荫可供休憩。过了这里,则峰回路转,登山的石道盘绕,十步一折,蜿蜒曲折而上,一直到龙门。两面山崖壁立对峙,中通一小径,窄小险峻幽深黑暗,仅容一人侧身而过。山崖上有两间石屋:大的可坐十人,小的可坐六七人,都是空旷的石洞穴,有大石覆盖在上面使得石洞像个屋子一样。进入石洞,寒冷森然好像会被压在里面一样,于是互相招呼牵引着离开了。到这里大概才到山的一半呢。

    于是又解散队伍分头行动,竞相追逐幽深美好的景色,继续登山的,停下来休息的,吟哦感叹的,疲惫喘气的,惊恐而哭的,怡然而乐的,俯仰之间怅然感慨像有所悲伤的:虽然所遇到的看到的不一样,但都有收获。

    我走在最前面,越往上,越觉得岩石更怪,路更窄,山的景色更奇,而人也更疲惫了。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上到山的最高处才停下来。山上才平坦宽旷,坐在平坦拂净的石上,只看见山顶白云流动飘荡,自然之风吹拂有声,太湖的水渺远悠悠。我超脱得就像要飞起来,恬静得像要睡着了,这样之后才知道这山没有辜负我此次游览了。接着想要下山,却发现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树隐石蔽,越找越迷,终被困在荒草乱竹之间。这时天将黑了,大风忽起,洞穴深谷空阔回响,鸟兽鸣吼。我心里恐惧,俯身向下大呼,有樵夫听到,终于引导我走出,到了白云亭,又与同游的人会合。众人没有不指责我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我也笑他们怯懦灰心,不能看到这山的绝美的风景。

    于是采来菊花在水边流觞饮酒,快乐地喝到一半时,我站起来,对众人说:“现在天下混乱,十年中,不能保住自己封地的诸侯,不能保住自己的家的大夫和士人,在四面八方奔走离散的人很多啊。而我与各位承蒙皇恩,得以安心地隐居,在重阳佳节之际,登上名山眺望,饮酒尽兴,难道这是易得的吗!但是我担心盛衰无常,离合难保,请允许我把今天的游历记在石上,明年再来,能有所考证啊。”众人说:“好!”于是写下今天的事作为记载。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初著名文学家。性格疏放。不拘于礼法。元末隐居昊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初,被荐修《元史》,授户部右待郎,不受,赐金放还。后因作文有所讥讽,被朱元璋借故腰斩于南京,死时仅39岁。他是明初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爽朗清逸,雄健浑涵,与杨基、张羽、徐赉齐名,称“吴中四杰”。部分诗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亦有数量不多的的散文。有《青丘高季迪诗文集》二十五卷传世。

10.【古诗鉴赏】(7分)

   (1)纳兰词上阒刻画思人形象,主要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以凄凉的“西风”、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等悲伤的景物(1分,写出任三种则可),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渲染(烘托)怀念之苦。(1分。大意相近即可)

   (2)是“当时只道是寻常”。(1分)当时与她“赌书”“泼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1分,结合文本)这一句通过昔日快乐情景反衬出深刻的亡妻之痛,对幸福失却的追悔(2分。手法1分;感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不必求全)

    纳兰性德《浣溪纱》赏析:

    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改名性德;他出身满清贵族,是清初一位重要的词令家。其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是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这首《浣溪纱》就是其中的一篇。

    秋风萧瑟,天气肃杀。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纳兰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在看北宋词人贺铸在丧妻后发出的感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人虽然相隔六七个世纪,其情却是相通的。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意趣盎然。一句“甘心老是乡矣”便写出他们情投意合、安贫乐道的夫妻生活。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读来为之心痛,对此人来说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对幸福失却的追悔。当时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很寻常的,要想再次与她“被酒”、“赌书”,恐怕只有在梦中了,如果早知有今日的凄凉,当时应该将那快乐的时光尽量延续,永铭心中,想必此时手心仿佛还握着淡淡的幸福,那时的快乐太过清楚,才衬出现在的孤独。

11.【名句名篇】(6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2)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3)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4)畏途峨岩不可攀  雄飞雌从绕林间

    [6分。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

题计分。]

12。【信息整合】(5分)

    A、B(A项,原文表述是“[欧阳修吹牛]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不能泛指所有“伟人”,这句话也并非“作者认为”。B项,按照原文意思,欧阳修是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并非整体评价李杜诗歌与自己的诗歌造诣孰高孰低。)

13.【思路分析】(3分)

    D(D项内容是后人对苏轼的评价,并非苏轼吹牛的表现。错在答非所问)

14.【写法分析】(4分)

    不是重复。原因是(1)他们中间有史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是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2)举例充分,印证了“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的现象。(3)更加有力的证明了“吹牛要有足够的资本”的观点。

    (原因写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不是赘余”不单独给分,没有明确判断表态的,在总得分中扣1分)

15.【要点归纳】(4分)

    吹牛者要有自信,说到做到,如张大千、司马迁;吹牛者在某领域造诣极高,成就极大。如苏轼、欧阳修。(一点2分,共4分)

16.【分析综合】(4分)

    目的是:争取身高的平等(或:为争取平等而奋斗,所有的植物都应当一律高高地抬起头来)

    后果是:芦苇受到了惩罚;很多植物都受到了损害;连累了动物和人类。

    (“目的”,1分:“后果”共3分,1点1分)

17.【鉴赏评价】(5分)

    (1)讨厌那种千篇一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形态,宏伟和脆弱都是美的;(2)上帝创造的一切事物,本来都是美好的,不要破坏事物的自然美。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5分)

18.【写法探究】(6分)

    (1)爱好虚荣。(2分)(2)不是。芦苇本来就是空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作者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形象化解释,其目的是为了讽刺和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违背大自然规律而破坏自然美的人和现象。(4分)

19.【信息整合】(4分)

    (1)与生俱来的文学天分;(2)父母之爱、家乡风光、乡村民谣诗赋的熏染(或答“环境的熏染”);(3)坎坷的人生经历;(4)对文学的执著和创作上的严格要求。(1点1分)

20.【鉴赏评价】(5分)

    (1)果戈理的爱情上的挫折并没有影响他自己的文学创作;(2)果戈理的爱情上的挫折并没有影响他对女性美的看法;(3)通过前后两者材料的对比更有力突显出果戈理人格的伟大(或答“突显其宽容精神”)。(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21.【写法探究】(6分)

   恰当。虽然《死魂灵》是果戈里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但并不一定是作者要重点写的理由。(2分)本文只是一篇果戈里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文章,文章选择从文学之爱、爱情之觞、颠沛流离之痛三方面中的些许点滴来叙述,展现乐作为一个“人”的果戈里更为鲜活的人生(2分)这样写不仅避免落入一般文章的窠臼,读起来,也更自然亲切。(2分)

     回答“不恰当”言之成理亦可。

22.【压缩、连贯】

   答案示例:(1)两个富豪(或:人间有爱,人世真情,等等)。(2分)(2)我也会称赞他一番,而且深受感动。(2分)(3)我们还是收下吧,吃不上盐也吧。(2分)

23.【准确、鲜明、修辞】(6分)

答案示例:左右两只鱼缸里分别有一群鱼和一条鱼,它们瞪眼互望,心想,那边才是洞天福地啊!于是,他们一跃而起,互相跳入对方的鱼缸,如同流星闪过,可是,随即各自后悔不迭,又互相对视,互相羡慕。

(三个部分的内容能准确表现出来戈1分,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和修辞各1分。表达不通顺、错别字酌情扣1-2分

24.【写作】(60分)

    【写作指引】

    这是一个寓意型的命题作文,题目既有表面的意义,又因为象征而具有隐含意义。表面的含义为: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但立意肯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含义,而是要去挖掘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中的“登高”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望远”则可以理解为由此带来的更高的思想境界、远大目光和人生境界。要结合人生经历、社会现实,写出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登高”与“望远”之问,可以理解为条件关系: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登高”,所以能“望远”;或因为期待“望远”,所以需要“登高”。等等。

    说明:

    一、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二、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