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PCl3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微热时PCl3完全水解.产物之一是亚磷酸(H3PO3).它的 ||结构式为HO―P―OH已知I: H3PO3与NaOH反应只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 | Ⅱ: 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Ⅲ: 盛H3PO3的试管加入AgNO3溶液.有黑色Ag沉淀.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关于H3PO3的说法①强酸,②弱酸,③二元酸,④三元酸,⑤氧化性酸,⑥还原性酸.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研究(a、b、c表示止水夹).请评价或完善其方案:
精英家教网
(1)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将A、C、E相连,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实验,其操作、现象、结论为: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①实验I推出的相应结论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
 

②实验II 推出的相应结论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
 

(2)为比较Cl2和I2的氧化性强弱,将A、C、E相连,C中盛的试剂可以为
 

(3)将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若关闭止水夹a、b,打开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其中的NO2逸出进入D中,丁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③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⑤淀粉遇碘酒变蓝色,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⑥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A、①②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0?南宁一模)Ⅰ、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托平天平e、温度计
(1)上述仪器中标有0刻度的玻璃仪器是
cd
cd
(填序号).
(2)若用上述仪器测定中和热,则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烧杯、
环形玻璃搅拌棒
环形玻璃搅拌棒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写出两种即可).
(2)A、B、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如下①、②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氯水有漂泊作用
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请你评价实验①、②的结论是否合理?
实验①结论合理、实验②结论不合理
实验①结论合理、实验②结论不合理
;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3)将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制得NO2后,进行以下实验.
①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
ab
ab
,再打开止水夹
c
c
,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
双手紧握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溢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
双手紧握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溢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

②试管丁中的NO2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直至试管全部充满溶液,则原NO2与通入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
4:1

③尾气吸收的装置是
E
E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知硝酸能把铁氧化成Fe(NO33,但当铁过量时,产物是Fe(NO32.某同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相似的观点:氯气与铁粉反应,当Cl2足量时生成FeCl3,当铁粉过量时产物是FeCl2.为验证此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根细的纯铁丝分别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点燃,取其表面生成物并分别编号为A、B,然后通过实验确定其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A是FeCl3,B是FeCl2
(2)设计实验方案:分别取A、B的溶液均进行以下实验,但实验现象相同.请填写下表中的相应空格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分别向A、B溶液中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
固体物质中FeCl3
分别向KMnO4溶液中加入适量A、B溶液 KMnO4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固体物质中不含
FeCl2
FeCl2
(3)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Cl2与铁粉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3Cl2
  △  
.
 
FeCl3
2Fe+3Cl2
  △  
.
 
FeCl3

(4)为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他又利用A溶液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BD
BD
 (填写序号).
A.将A溶液滴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可得到蓝色液体,该液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加深
C.在A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Cl3固体
(5)FeCl3溶液常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Cu=2Fe2++Cu2+
2Fe3++Cu=2Fe2++Cu2+
.腐蚀后的废液中含有FeCl2、FeCl3、CuCl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两种从废液中回收Cu的方案:
方案1: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所得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即得到铜,该方案中涉及的四种阳离子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Fe3+>Cu2+>H+>Fe2+
Fe3+>Cu2+>H+>Fe2+

方案2: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1,用铜和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观察到阴极上有少量气泡产生时,即停止电解,这时要回收的Cu已全部析出.该方案中铜作
极,该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若有多个电极反应,请全部写出)
Fe3++e-=Fe2+,Cu2++2e-=Cu,2H++2e-=H2
Fe3++e-=Fe2+,Cu2++2e-=Cu,2H++2e-=H2
.方案2在电极上直接回收铜,操作上比方案1简便,但方案2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产生污染性的气体氯气;使用了电解装置成本较高
产生污染性的气体氯气;使用了电解装置成本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粗盐中往往含有泥沙和某些其他可溶性盐杂质,实验室取少量粗盐进行提纯.
(1)先将少量粗盐在烧杯中溶解,再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也可能需多次过滤),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最后得白色的盐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操作中(不考虑多次过滤),有多次用到玻璃棒,请写出第三次使用玻璃棒的理由
第三次使用玻璃棒是加热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液体飞溅(其他答案也合理)
第三次使用玻璃棒是加热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目的是防止加热时液体飞溅(其他答案也合理)

2)滤液加热到何种状态就需停止加热?
加热到在较大量晶体析出且还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加热到在较大量晶体析出且还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经检验,上述得到的白色晶体中除氯化钠外,还有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可溶性盐.
(2)将上述得到的白色晶体溶于水,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适量和盐酸;加热蒸发,冷却结晶,即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食盐中的SO42-
除去食盐中的SO42-

2)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入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
不能
(能、不能)?在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后再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的理由是
此时加入足量Na2CO3溶液,既除去原杂质Ca2+,同时除去上步加入的过量Ba2+
此时加入足量Na2CO3溶液,既除去原杂质Ca2+,同时除去上步加入的过量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1.B  2.D  3.C  4.C  5.D  6.B  7.AD  8.BC  9.CD  10.D  11.A  12.C  13.BC  14.C 

15.C  16.B  17.B  18.D

19.(1)②③⑤  (2)①②③④⑥  (3)①②⑦  (4)在A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b和c接口,收a导入NO气体,水通过b和c导入B中。

20.(1)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SO2有还原性,产物有可能是Na2SO4,同时SO2中有水蒸气,也会与Na2O2反应产生O2。(2)①除水蒸气干燥SO2;吸收未反应的SO2。②不合理。稀HNO3能将BaSO3氧化为BaSO4;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21.(1)S、H2S、SO2、SO3、H2SO4  (2)N2、NH3、NO、NO2、HNO3

   (3)3Cu+8H++2NO3   3Cu2++2NO↑+4H2O

22.(1)(NH4)2SO3(或NH4HSO3); (NH4)2SO4(或NH4HSO4); SO2; NH3; K2SO3; K2SO4

   (2)SO32+Br2+H2O   SO42+2Br+2H+

23.(1)金刚石、石英、玻璃  (2)SiO2+2NaOH   Na2SiO2+H2

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     CaSiO3+CO2

24.(1)共价键  NH3  三角锥形  (2)3NO2+H2O=2HNO3+NO

   (3)N2(g)+H2(g)  NH3(g);△H=-46.2kJ?mol―1  (4)8NH3+Cl2=N2+6NH4Cl

25.(1)N2O,NO2,NO;1: 3: 5   (2)1.08mol

26.(1)①>2;4b;a-2b;H2S(Na2S过量)  ②=2;2a(或4b);O;无(正好反应)

    ③<2;;SO2(Na2S2O3过量)  (2)a=3b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