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解.思考: 1.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2.理清事件的发展线索: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交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本文以人物的对话形式运用对比写法记下了历史上著名的战争长勺之战. 4.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靠的是曹刿的正确的军事理论: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战术上后发制人. 5.内容梳理:见“板书设计 6.曹刿的性格特征: 曹刿的活动 曹刿的性格 曹刿请见 爱国热情 论何以战 政治远见 从战指挥 军事才能 论何以胜 谋略过人 7.曹刿远谋的表现 1)战前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与鲁庄公会面时.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认为要得到“民 的支持才能保证战争胜利. 3)交战过程中.在战略上不急于进攻和追击. 8.总结曹刿的形象特征: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9.分析鲁庄公的形象: ⑴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⑵“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未察敌情.贸然进军. ⑶“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10.1)文中的“鲁庄公 ,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是昏君? 鄙 反衬 曹刿远谋 2)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虚怀若谷.唯才是用,亲临前线 ,总结经验, 1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 与曹刿的“远谋 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12.围绕着“论 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 战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争 战略因素 胜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利 的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因 战术因素 素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