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课前学习:改写课文.背诵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写作.加深体会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检查改写情况 学生展示:被人民憎恶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被人民爱戴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残酷剥削人民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妄想流芳千古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2 组织点评.(师评:很好!你没有用好人.坏人之类笼统的说法.而是用了“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等说法.这样不仅表明了是哪一种人.而且揭示了这种人的内心世界.这样说既具体.又明确.还有深度.) 听.交流意见.并提出另一种修改:鱼肉人民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造福人民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反动统治者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共产党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沽名钓誉之徒.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大公无私之士.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压迫人民的暴君.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廉洁奉公的公仆.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3 组织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小结: 和别人的说法不重复.这是个很大的优点.怎样才能和别人的说法不重复呢?这就是思考问题要有广度.也就是要打开思路.例如:他把“被人民憎恶的人 换成了“鱼肉人民的人 这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只有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打开思路.增加思维的广度.通过刚才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强调了思考问题要注意深度和广度.希望同学们努力这样去做. 交流.生点评: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和前面同学改的不重复,句式整齐.很有点儿诗的味道.且改得有深度.-- 反思 第二块:揣摩文本.把握结构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本文的确是一首难得的好诗.说是好诗.除了有形象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外.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呢?说说你的看法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把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的形象和下场来做对比.更好地阐明深刻的道理.诗的第二节到第四节写的就是两种人的不同表现.第五节到第七节写的就是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2 分析得很有道理.不过有个词用得很不恰当! 思考.交流:不能用“下场 .因为这是个贬义词.而他说的“两种人 中包括具有鲁迅先生那种精神的人.而诗中对这种人是充满褒奖和赞美的.因此这个词用得不合适. 3 既要能适合褒的对象.又要能适合贬的对象.那该用什么样的词好呢? 中性词.比如“结局 . 4 很好.通过对比.本文结构脉络清晰. 学生小结:第一节以议论总领全诗.二到四节.五到七节分别将两种人的形象与结局进行对比 5 小结:本诗以饱含哲理的议论开头.用形象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抽象的哲理.使这首诗显得意味深长而又别具一格.让我们饱含感情地将这首意味深长而又别具一格的好诗齐声朗读一遍. 齐声朗读.加深体会. 反思 第三块:交流收获.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反思 1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独立思考.交流收获.如:我懂得了生存的意义与目的.要对人民有所贡献.对社会有所意义.-- 2 你们能从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的意义的启示吗? 倾听.鼓励. 纷纷发言: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告诉我们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生命才有意义.②保尔·柯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所作为.生命才有意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生命才有价值.-- 3 关于“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的话题.今天暂且讨论到这里.大家还有其他的发现.课后尽情交流.并把这些名言辑录在摘抄本上.我们比比看.谁“探讨 得更充分.最深刻.这是今天的第一个课后作业.另外.我们今天还学到了在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这使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虽然只有10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平等社会现象揭露得入木三分.请大家课外查阅这句诗.并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明确作业要求. 反思 课后学习:做好摘抄,查找资料.写好读后感.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