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当这个新兴的大国遵循欧洲大国均势原则的时候.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争后.则一败涂地.德国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①大国的崛起必须遵循“势力均衡 原则 ②企图靠战争崛起.结局会适得其反 ③一意逞雄的国家会失去从容崛起的主动 ④要想维护长久大国地位.必须和平竞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地      理

一、选择题(共44分)

1-5  BDCCB                    6-10 DDACDB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36.(36分)

(1)(4分)冰蚀湖(2分)    铁矿(2分)

(2)(10分)降水特征:降水充沛;(2分)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2分)成因: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2分)沿岸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2分)受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2分)

(3)(12分)①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2分)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棉花生长;(2分)③有充足的灌溉水源;(2分)④交通便利;(2分)⑤农业科技发达;(2分)⑥市场广阔;(2分)⑦国家政策的影响;(2分)⑧发达工业对农业的支持。(2分)(自然因素3点给6分,社会经济因素任意3点给6分)

(4)(10分)美国人口由东北向南、向西迁移;(2分)

①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阴冷,(2分)南部和西部地区气候温暖,阳光充足;(2分)②东北地区工业高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2分)③南部和西部地区随着资源的开发导致工业的发展,使人口大量迁入。(2分) 

39.(20分)

(1)(6分)①以高原山地为主,起伏大;②河湖较多;③喀斯特地形分布广;④森林广布;⑤冬季东西气候差异明显。(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

(2)(10分)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②生物资源丰富;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水能资源丰富;⑤旅游资源丰富;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⑦与东南亚一些国家接壤,利于发展边境贸易。(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10分)

(3)(4分)由于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的不合理开发利用,(2分)造成(大气)酸雨和粉尘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资阳市高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历     史

 

一、选择题:(共48分)

12―15  B D C B       16―20  A D B D A     21―23  B C A。

二、非选择题

37.(32分)

(1)青苗法;免役(也称募役)法;市易法。(3分) 成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农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人。(4分)

(2)主要因素:第一,变法派大多属于较少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南方籍官员。第二,变法派大都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充满进取和冒险精神。第三,变法派多在京师身居要职,掌握了朝廷实权。第四,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有富国强兵的理想,是一位开拓性的君主。(4分)

(3)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分)。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2分)

(4)内容: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经济上,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低价许多的价格出钱来赎买。(4分)

进步性与局限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农民负担仍旧沉重,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4分)

(5)原因:两部著作树立了孔子改革先师的形象,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2分)

活动: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驳斥封建顽固势力的主张。(4分)

(6)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政策。(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总分不超过3分)

39.(20分)

(4)认识:唐太宗认为隋代的仓储不仅没有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反而导致隋炀帝奢华无道而亡国。他认为政权的兴亡不在于仓储的多寡,而取决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6分)

如何理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4分)

(5)观点:大跃进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基本上是成功的,应给予肯定。(4分)

主要成就:石油开采,大型水库建设,科技的进步。(3分)

缺陷:忽略了大跃进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以及左倾错误延续的危害。(3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资阳市高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政     治

一、选择题:(共48分)

24-28  C B C B D   29-33  B C B A D    34-35  D 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8.(32分)

(1)(3分)材料一反映了2005年-2008年10月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经济增长放缓。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出口贡献大,消费的贡献率偏低。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突出。(3分)

(2)(7分)①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分)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分)③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1分)④央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1分)  共同目的:促进经济增长。(1分)

(3)(12分)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中央及时调整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3分)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同时又要重视出口的作用。(3分)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3分)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受金融危机影响,08年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波动,国家及时采取措施“救市”,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9%的速度。(3分)

(4)(10分)①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三问”体现了党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2分)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党作出“三问”的决策部署,有利于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分)③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定的。实施“三问”,表明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④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问”是党民主执政的具体体现,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2分)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三问”充分体现了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之基。(2分)

39.(20分)

(6)(10分)①征收燃油税,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2分)②用燃油消费税代替养路费等各种费用,体现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可以治理乱收费行为,实现税负公平。(2分)③征收燃油税,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观,使用低能耗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3分)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有利于引导汽车产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节能环保型汽车,从而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

(7)(10分)①国家有关部门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汇聚民智,在此基础上形成具体的税改方案,经审批后贯彻执行,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4分)②国家对成品油价进行税费改革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3分)③国家发改委制定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依法定程序进行,做到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3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