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概述 此套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美国Thomson Learning出版集团首次合作的系列产品.它是在Thomson Learning 2000年最新出版的教材Go for it的基础上.合作编写而成.它集合了美式英语的特点也融入了中国的教学理念.整书没有一个中文字.意在强迫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去学习英语.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本书着重于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较其他教材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份和语篇输入. 新目标英语教材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图文并茂.翻开课本.你都能够在每一页上看到一幅副充满情趣.幽默生动的画面.令你眼睛一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名片,选择最佳选项

① 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材料  ③目的地  ④离开  ⑤到达

1. When does the plane reach Milan?

A. At 11:30  B. At 14:35  C. At 10:00  D. At 18:00

2. Where can you have fun and watch displays?

A. In Flight No. BA564      B. In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C. At Zhonglu Hotel        D. In Deeside Animal Park

3. If you want to buy English books, you’d better call the number_______.

A. (8610) 64622288       B. (010) 67661423 

C. (8610) 64612502       D. (024)46364148

4. If you travel to Beijing, you’d better live in ________.

A. Milan         B. PEP Teaching Materials Center

C. Zhonglu Hotel   D. Southdene

5. From the information, we can guess Yang Kai is ________.

A. a bookseller  B. a student  C. a waiter  D. a teacher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名片,选择最佳选项




① 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材料 ③目的地 ④离开 ⑤到达

  1. 1.

    When does the plane reach Milan?

    1. A.
      At 11:30
    2. B.
      At 14:35
    3. C.
      At 10:00
    4. D.
      At 18:00
  2. 2.

    Where can you have fun and watch displays?

    1. A.
      In Flight No. BA564
    2. B.
      In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3. C.
      At Zhonglu Hotel
    4. D.
      In Deeside Animal Park
  3. 3.

    If you want to buy English books, you’d better call the number_______

    1. A.
      (8610) 64622288
    2. B.
      (010) 67661423
    3. C.
      (8610) 64612502
    4. D.
      (024)46364148
  4. 4.

    If you travel to Beijing, you’d better live in ________

    1. A.
      Milan
    2. B.
      PEP Teaching Materials Center
    3. C.
      Zhonglu Hotel
    4. D.
      Southdene
  5. 5.

    From the information, we can guess Yang Kai is ________

    1. A.
      a bookseller
    2. B.
      a student
    3. C.
      a waiter
    4. D.
      a teacher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题目。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6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分)
【小题2】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2分)
【小题3】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4分)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小题4】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3分)
【小题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写下来,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3分)
【小题6】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里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在城市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大点的雨,雨水便会沿路面滚滚而下,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它会不会渴死呢,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每天上班路上,就可以看到一排梧桐树,每棵树上都密密麻麻地写上了各种电话号码,有的树干上电话能达到一二十个。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经常会看到有的树上都钉进了钉子,上面挂着拖把,应该是路旁的几家小店干的。他们把自家店面拖得干干净净,却把拖把挂在了树上。
在我上班路上有一家花店就是如此干的,看着那些美丽的鲜花,突然觉得美和丑,距离竟是如此的近。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蹭,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记得电视上介绍过山西的一个小城,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而且是在电视上)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在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一个省会城市,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从卡车头部凹进去的深度,能想象到当时的速度和冲击力。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而且由于善良者不善反击,那些欺负他们的人更可能有恃无恐,恶人反倒无人敢惹。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这一切,它必须在城里活下去。与世无争的树,笑看忙碌的人类,不知它们能看懂不?走在大街上,我看到所有的东西几乎都与钱有关,商店、饭店、银行、汽车、人流、叫卖声,只有树与利益无关。树只与阳光和土地发生联系。也许正因为树不产生效益,所以它们很多时候生活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人们漠视树,与漠视空气一样严重。其实树在城市完全是为人民服务的。树给人的很多,人给树的很少.但是似乎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树心存感激。如果城市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意、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小题1】为什么说“树是城里的客人”,文章在一开始就点明“树是城市的客人”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什么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
②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小题3】作者说“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原因是什么?(6分)
【小题4】有人说,本文表面上是写城里的树,实质上却是写进城务工的农民。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阐述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所给的汉语完成下列句子,词数不限(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这套公寓是如此的昂贵,她买不起。

2.如果你对帮助贫困儿童有兴趣的话,别错过了这次机会。

3.能帮助这么多的人我很自豪。

4.教练告诉他们继续训练。

5.瞧不起穷人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