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答题方略 [Ⅰ]展示吸纳能力--做到有所发现 ①寻找有效切入点--关注所有信息 ②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 ③根据古代诗歌基本特点进行鉴赏 ④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及艺术风格 ⑤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即知人论世 ⑥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了解主旨 1.寻找有效切入点--关注所有信息 (1)由诗歌题目入手 [年代]:唐五代[作者]:朱庆馀[作品]:近试上张水部 [内容]: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一题:.张水部:即诗人张藉.曾任水部员外郎. [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 (2)从重点词语突破 [年代]:宋代[作者]:王禹称[作品]:村行 [内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3)与补充注释结合 [年代]:唐五代[作者]:孟浩然[作品]:与诸子登岘山 [内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简析]:这首诗抒发了像羊祜当年一样的感叹.更寄寓着自己因仕途失败不能一施抱负的哀伤.第三四句出语自然清隽.令人感到特别亲切.在诗中起了纽带作用. 2.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 例1 [年代]:唐五代[作者]:王维[作品]:鹿柴 [内容]: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简析]:这首诗写空山非常幽静.“但闻人语响 更是静中而有动.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 例2 [年代]:南宋[作者]:朱熹[作品]:观书有感 [内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例3 [年代]:唐五代[作者]:陈子昂[作品]:登幽州台歌 [内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3.根据古代诗歌基本特点进行鉴赏 A形象性--发挥联想和想象借意象表达情意 [年代]:北宋[作者]:苏轼[作品]:卜算子 [内容]: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B概括性--语言浓缩.内容跳跃 [年代]:南宋[作者]:陆游[作品]:钗头凤 [内容]: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C抒情性--抒情是诗歌核心.分直接和间接 例1 [年代]:唐五代[作者]:杜甫[作品]:登岳阳楼 [内容]: 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简析]: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例2 [年代]:元魏[作者]:元好问[作品]:颍川留别 [内容]: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D音乐性--讲究押韵.平仄格式 例1 [年代]:唐五代[作者]:杜甫[作品]:咏怀古迹 [内容]: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例2 [年代]:唐五代[作者]:王之涣[作品]:登鹳雀楼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析]:鹳雀楼是唐代河中的名胜.楼高三层.可俯瞰黄河和中条山.令人眼界开阔.气象万千.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限.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一般规律:记叙描写先画龙.议论抒情后点睛 4.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及艺术风格 (1)太白诗激越豪放 [作品]:关山月 [内容]: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关山月:乐府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2)少陵诗沉郁凝重 [作品]:对雪 [内容]: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3)摩诘诗形象如画 [作品]:鸟鸣涧 [内容]: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乐天诗雅俗共赏 [作品]:问刘十九 [内容]: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李贺诗奇诡谲幻 [作品]:雁门太守行 [内容]: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 [1]黑云:喻敌军. [2]燕脂:即胭脂.指塞上的红土.暗指将士的血迹.亦有说指暮色霞光.“凝夜紫 犹王勃所云“烟光凝而暮山紫 . [3]黄金台:燕昭王为延揽人才所筑.玉龙:剑的代称.传说晋初雷焕于丰城县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变为龙. [作者小传]:李贺字长吉.福昌人.人称“诗鬼 .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继承了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 (6)贾岛诗清寒峻瘦 [作品]:渡桑乾 [内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简析]前两句写久居他乡.欲归难归.归心似箭,三四句写渡过桑干河水.眼见临近朝思暮想的故里.却又频频回首曾经生活了许多年的并州.仿佛眷念中的故乡不在前方而在身后.在刚刚渡过的桑干河的另一边. (7)杜牧诗旷达绰约 [作品]:九日齐山登高 [内容]: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8)李商隐的诗含蓄典雅 [作品]:锦瑟 [内容]: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者小传]: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xi)生.怀州河内人.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组诗最为著名.有. (9)李煜词颓靡伤感 [作品]:相见欢 [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 .另有一种之意. [简析]词名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 .摄尽凄惋之神.“无言 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 .“独上 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 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 .又可见他对故国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 .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 ().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这里.“寂寞 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 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作者小传]: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 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清沈雄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 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10)晏殊词明朗疏淡 [作品]:浣溪沙 [内容]: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1]“去年 句:语本唐人邓谷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 [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简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 .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 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 .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 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 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 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 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作者小传]:晏殊字同叔. 临川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 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及清人所辑.又编有类书.今存残本. (11)欧阳修词清丽明媚 [作品]:采桑子 [内容]: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作者小传]: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清丽的风格.词集有... (12)范仲淹词苍凉悲壮 [作品]:渔家傲 [内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 句.便取“渔家傲 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3]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 卷五十五. [4]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5]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6]长烟:荒漠上的烟. [7]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8]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简析]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 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 (宋魏泰卷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的. 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 .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 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 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 .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 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过片后“浊酒一杯 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 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 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作者小传]: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词仅存五首. (13)柳永词缠绵自然 [作品]:蝶恋花 [内容]: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 句.又名.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当:与“对 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简析]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危楼 .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 .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 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 .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 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 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 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 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 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 到“无味 .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 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 .即“之死无靡它 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认为韦庄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 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 .其实.冯延已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 .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 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作者小传]:柳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留连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创作慢词独多.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划.情景交融.以俚语入词.多吸收生活中的语言.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 (14)东坡词雄浑豪放 [作品]:江城子·州出猎 [内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小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有.. (15)秦观词小巧真切 [作品]:浣溪沙 [内容]: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作者小传]: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 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 又名.词集名.北宋秦观作.三卷.见于中.又朱孝臧本.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名.一卷.近来作者.皆不及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也.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观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后人动称秦.柳.柳之视秦.为之奴隶而不足者.何可相提并论哉!(陈廷焯) (16)黄庭坚词流畅自然 [作品]: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内容]: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作者小传]: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英宗治平进士.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不实罪名被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 之一.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 “点石成金 “无一字无来处 之论.风格奇硬拗涩.他开创了江西诗派.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 (17)易安词凄苦绰约 [作品]:声声慢 [内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小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已散佚.后人有辑本.今人有.(1989年版) (18)陆游诗雄浑厚重 [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内容]: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三万里河:指黄河. [作者小传]: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传世. (19)稼轩词壮阔雄奇 [作品]:南乡子 [内容]: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小传]: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今人辑有. (20)姜夔词清峭秀远 [作品]:点绛唇 [内容]: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燕雁:北国燕赵之地. 第四桥:苏州甘泉桥.旁边的泉水曾被评为天下第四泉. 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作者小传]: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父知汉阳县.夔幼随宦.往来沔.鄂几二十年.淳熙间.客湖南.萧德操爱其词.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号白石道人.会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得免解.讫不第.以布衣终.他的词属婉约派.风格清峻.音调谐婉.多写爱情.或自伤身世.有.传世. 5.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抑知人论世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