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图在“共点力合成 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分别用力F1与F2拉两个弹簧秤.使这端拉至O点.若要这端始终位于O点.但使F2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小角度.相应地使F1的大小及图中β角做以下的那些变化是可能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
 

(2)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用刻度尺测量出P、O之间的距离并记录;
G.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1)上述实验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
 

(2)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3)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小题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正确的操作应为                           
【小题2】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正确的操作应为                           
(2)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6分)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正确的操作应为                           

(2)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d

a

d

a

c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abd

a

bc

c

bc

a

二.填空与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13题10分,14题6分,15题3分,16题2分,17题2分,共23分。

13.⑴     △S为定值     匀加速          

     V=,    0  .875   ,

1.225                1.575      ,

      3.5  ,    A点的瞬时速度       

 

14.⑴滑行的距离L,弹簧压缩时的长度X1,弹簧的原长L0,竖直悬挂时弹簧伸长后的长度X2                                                    ⑵

 

15.⑴    10Hz        ⑵     1.5m/s        ⑶     2.5m/s

16.            ,          

17.     V0tanθ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题6分,18题8分,19题8分,20题10分,共3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18.解析:物体位于Q点时,弹簧必处于压缩状态,对物体的弹力FQ沿斜面向下;物体位于P点时,弹簧已处于拉伸状态,对物体的弹力FP沿斜面向上,PQ两点是物体静止于斜面上的临界位置,此时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都达到最大值Fm,其方向分别沿斜面向下和向上.

根据胡克定律和物体的平衡条件得:

kl0l1)+mgsinα=Fm       kl2l0)=mgsinα+Fm

解得Fm=kl2l1)=×100×0.14 N=7 N.答案:7 N

19.(1)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地面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   把r=2R代入,解方程可得         

(2)卫星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时,卫星比地球多转2p弧度,所需时间          

20.由图知,探测器在0~9 s内匀加速上升,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4 m/s;9 s~25 s内匀减速上升;25 s以后匀加速下落,直到落地.

(1)在上升过程中,由平均速度公式得=32 m/s

则探测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t1+t2)=32×25 m=800 m?

(2)探测器9 s~25 s内只受重力,其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则?

g= m/s2=4 m/s2?

(3)在0~9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

由于a1= m/s2=7.1 m/s2?则F=m(g+a1)=1500×11.1 N=1.67×104 N?

(4)探测器下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则其落地速度为?v′= m/s=80 m/s?

(5)探测器自由下落的时间为?t3= s=20 s.?

故探测器发射后到落地所经历的时间为?t=t1+t2+t3=9 s+16 s+20 s=45 s.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