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氧气,化合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等均可),混合物.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J.S.Rayleigh,1842-1919)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气,结果却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不相等.(1)一种方法是通过除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余下氮气的方法制得氮气,然后测量它的密度为1.2572克/升.(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气通入装有黑色氧化铜固体的玻璃管中进行加热,测得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开始瑞利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了实验误差,但经过多次实验,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之间总有一个微小的差异.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经过两年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终于找到造成这一微小差异的答案.(1)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其密度之间的微小差异是由
必然
必然
(“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两位科学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等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等

(2)根据上述材料,最能体现了两位科学家具有
C
C
的精神.
A.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B.敢于牺牲,百折不挠
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D.教书育人,诲人不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导致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1
21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氮气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氮气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的化合
-3
-3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2Mg+CO2
 点燃 
.
 
2MgO+C
2Mg+CO2
 点燃 
.
 
2MgO+C
,二氧化碳做
氧化剂
氧化剂
剂.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答案合理即可)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答案合理即可)
(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铁生锈、食物腐烂是因为空气中有
氧气
氧气
;雨雪等自然现象证明空气中有
水(水蒸气)
水(水蒸气)

(2)人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成分为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和水蒸气,减少的成分为
氧气
氧气

(3)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
氧气
氧气
;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4)如果把自然水里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
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基本思路是:取一定体积的混合气体
方法一:除去氧气测氮气的体积
方法二:除去氮气测氧气的体积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应除去的气体是
氧气
氧气
,原因是
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或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或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找资料知:白磷是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是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
 
2P2O5
4P+5O2
 点燃 
.
 
2P2O5

等冷却到室温,他们发现气体减少了大约1.5个空格,所测结果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了许多,其原因可能是
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白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只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以下每小题由三种物质形成一组,从备选答案中找出跟它们同一类的物质,将编号填入空格内.
(1)氧气、氮气、氯气、
 

A.水蒸气           B.氦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2)铝、镁、铁、
 

A.氯化钾           B.锌          C.二氧化锰        D.高锰酸钾
(3)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
 

A.水              B.氧气         C.硫酸铜         D.氯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