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1) 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2) 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            
(2)请你用上面仪器中的       (填仪器标号)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填仪器标号)。根据你的装置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利用下图所示仪器Ⅰ、Ⅱ,可收集纯净的NO气体,收集前应先在仪器Ⅰ中        ,然后用胶管将     (填导管口字母)与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

(4)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与NaOH反应。

①小组同学分析实验装置后,发现用E装置收集CO2有明显不足,需将装置E中的导管           (填“a”或“b”)加长至接近集气瓶底部方可。
② 改进装置,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确定装置E收集满CO2,同时证明CO2 能H2O发生反应 。
③ 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0 ml浓  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观察到装置F导管内液柱逐渐上升的现象时,即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但有同学认为此现象是CO2溶于水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CO2 与NaOH确实反应了,你在上述现象结束后采取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燃烧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这些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灭火
灭火

(2)B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l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先下降后上升
先下降后上升
;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70
70
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50mL水的目的,除能加快集气瓶冷却外,还可以起到
液封的目的
液封的目的
(答一点即可).
(3)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点燃铁丝
点燃铁丝

(4)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燃着的铁丝接触到了瓶壁
燃着的铁丝接触到了瓶壁

(5)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如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 镁条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未填)
①你认为表中未填的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铁丝的含碳量不同
铁丝的含碳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②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①是                               
(2)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 (4分,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C
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 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                  .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g/cm3表示)都是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 mg/L。《2004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江苏省2004年工业(主要是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4×106t,全省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分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1.9%。

(一)(1)正常的雨水显     性(填:酸、碱、或中),原因是                          

(2)由于大气中SO2和NOx(NO和NO2)的含量不断升高,并转变为H2SO4型和HNO3型雨水降落而形成的。我省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省这种酸雨形成过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SO2在空气中的飘尘做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为SO3,溶于水生成硫酸,写出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另一种是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写出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由于SO2的氧化非常缓慢,故后一种途径是其主要形成过程。

(3)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                           。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SO­2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回答以下问题:

(1)单独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活塞b,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发现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C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用Na2SO3固体和硫酸溶液制取SO2气体,应选用__________(选“A”或“C”)做气体发生装置,不选用另一装置的理由是                           

(3)小组的同学在A、C装置中的另一个用块状FeS固体和稀硫酸制取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SO2气体通过D装置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E装置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SO2与H2S在B装置中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的方程式是                                 。

(5)F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F中盛有NaOH固体,作用是                   

(三)⑴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查阅资料得知:可用含有一定量碘的溶液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反应方程式是:SO2+I2+2H2O=H2SO4+2HI。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应用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外,还需要测定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和                                              

②已知:碘单质微溶于水,KI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你协助甲同学完成稀碘溶液的配制:

第一步: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                         

第二步:加适量水使之完全溶解,然后加水至溶液体积为1000 mL;

第三步:从第二步所得溶液中,取出10.00mL溶液加入稀释至100mL。

⑵乙同学拟用下列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准确取50mL第三步所得的碘溶液,注入右图所示广口瓶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假设乙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乙同学抽气的次数为80次,计算说明该地空气中的SO2含量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写出解题过程,此题3分)

⑶该小组同学认为这些工厂要对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为了达到最好效果,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模拟,你认为他们为了吸收产生的SO2气体,所使用药品应该是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再三思考,设计了以下装置,认为下列哪种不能采用______,因为其他装置都具有________作用。

A       B         C          D      E      F     G    H     I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g/cm3表示)都是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 mg/L。《2004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江苏省2004年工业(主要是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4×106t,全省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分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1.9%。

(一)(1)正常的雨水显     性(填:酸、碱、或中),原因是                          

(2)由于大气中SO2和NOx(NO和NO2)的含量不断升高,并转变为H2SO4型和HNO3型雨水降落而形成的。我省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省这种酸雨形成过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SO2在空气中的飘尘做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为SO3,溶于水生成硫酸,写出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另一种是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写出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由于SO2的氧化非常缓慢,故后一种途径是其主要形成过程。

(3)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                           。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SO­2气体能使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回答以下问题:

(1)单独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活塞b,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发现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C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用Na2SO3固体和硫酸溶液制取SO2气体,应选用__________(选“A”或“C”)做气体发生装置,不选用另一装置的理由是                           

(3)小组的同学在A、C装置中的另一个用块状FeS固体和稀硫酸制取H2S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SO2气体通过D装置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E装置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SO2与H2S在B装置中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的方程式是                                 。

(5)F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F中盛有NaOH固体,作用是                   

(三)⑴为测定某地方的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查阅资料得知:可用含有一定量碘的溶液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反应方程式是:SO2+I2+2H2O=H2SO4+2HI。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应用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外,还需要测定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和                                              

②已知:碘单质微溶于水,KI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你协助甲同学完成稀碘溶液的配制:

第一步: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                         

第二步:加适量水使之完全溶解,然后加水至溶液体积为1000 mL;

第三步:从第二步所得溶液中,取出10.00mL溶液加入稀释至100mL。

⑵乙同学拟用下列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SO2含量:准确取50mL第三步所得的碘溶液,注入右图所示广口瓶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指定的测定地点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次数(n)。

假设乙同学的测量是准确的,乙同学抽气的次数为80次,计算说明该地空气中的SO2含量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写出解题过程,此题3分)

⑶该小组同学认为这些工厂要对排出的废气进行处理,为了达到最好效果,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模拟,你认为他们为了吸收产生的SO2气体,所使用药品应该是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再三思考,设计了以下装置,认为下列哪种不能采用______,因为其他装置都具有________作用。

A       B         C          D      E      F     G    H     I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