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7”空难发生后,“黑匣子”的打捞工作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尽快把它打捞出水。专家们用声纳技术在失事海域进行探测,下面是几个关于“黑匣子”的物理问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

  1. 在寻找“黑匣子”的过程中,测量船在其上方海面向海底发射波速为1450m/s的超声波,并测得超声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海面经历的时间为0.02s,则“黑匣子”所在海域的深度约为多少m?
  2. “黑匣子”是长约32cm,宽约20cm,高约12cm的长方体,质量约10kg。当潜水员触摸到“黑匣子”时,发现它已经陷入海底的淤泥中仅有一个面(12×20cm)露出海水中,则此时该面受到海水的压力约为多少?“黑匣子”受到的浮力是多大?(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
  3. 清除淤泥后,潜水员将其托在手中,此时他对“黑匣子”向上的托力应为多大?
  4. 出水后,技术人员要对“黑匣子”的电路进行检测,如图示,是“黑匣子”某部分电路图,图中R1标有“5V,2.5W”字样,滑动变阻器R2标有“5Ω,1A”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
    1. 若电路各元件均完好,检测时,为了确保电路各部分安全,在a、b间所加电源电压的最大值多少V?
    2. 由于海水渗透等原因可能造成R1变为一个新的阻值R/(其它元件正常),根据技术资料得知,R/与R1的额定值相差在2Ω以内时,电路仍可继续使用,实际检测时,将一电源加在a、b两端(该电源电压小于第①问中所求的最大值),通过调节R2,改变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结果如下:

     记录

示数

第一次记录

第二次记录

电压表示数/V

1.35

0.90

电流表示数/A

0.35

0.40

通过计算分析,你认为这部分电路还可以继续使用吗?并求出所加电源的电压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4月2日,位于南通市和常熟市之间的苏通大桥试通车.规模巨大的苏通大桥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工程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将攻克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并创造最大主跨、最深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拉索4个世界之最.苏通大桥开通后过长江仅需七八分钟,大大缩短了南通到苏州和上海的距离,使得南通就此纳入上海“一小时交通圈”.

(1)小明和爸爸一起到大桥参观,大桥主桥长8146m,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主桥需要______s;
(2)小明发现江中心与江岸边水流速度不同,岸边水流速度几乎为零,离岸远一点的地方水流速度较大,小明想:河水流速与到岸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他邀请爸爸一起探究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进行了如下实验:
(a)先在实验室模拟实验,将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当水流以速度υ正对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改变水流速度υ的大小,分别测出与υ对应的h值,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1234567
υ/m?s-100.40.81.21.62.02.4
h/mm01664144256400576
根据表中数据反映的规律可知,当h为225mm时对应的水流速度为______m/s.
(b)请写出高度差h和水流速度υ之间的关系式:______.
(c)再到江边进行实地测量,你认为他们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实验中,测量点江水浑浊,流向不定,怎样才能保证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正对着水流呢?请你帮小明想一个判断的方法.(不添加其他实验器材)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4月2日,位于南通市和常熟市之间的苏通大桥试通车.规模巨大的苏通大桥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工程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将攻克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并创造最大主跨、最深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拉索4个世界之最.苏通大桥开通后过长江仅需七八分钟,大大缩短了南通到苏州和上海的距离,使得南通就此纳入上海“一小时交通圈”.
精英家教网
(1)小明和爸爸一起到大桥参观,大桥主桥长8146m,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主桥需要
 
s;
(2)小明发现江中心与江岸边水流速度不同,岸边水流速度几乎为零,离岸远一点的地方水流速度较大,小明想:河水流速与到岸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他邀请爸爸一起探究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进行了如下实验:
(a)先在实验室模拟实验,将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当水流以速度υ正对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改变水流速度υ的大小,分别测出与υ对应的h值,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υ/m?s-1 0 0.4 0.8 1.2 1.6 2.0 2.4
h/mm 0 16 64 144 256 400 576
根据表中数据反映的规律可知,当h为225mm时对应的水流速度为
 
m/s.
(b)请写出高度差h和水流速度υ之间的关系式:
 

(c)再到江边进行实地测量,你认为他们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实验中,测量点江水浑浊,流向不定,怎样才能保证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正对着水流呢?请你帮小明想一个判断的方法.(不添加其他实验器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沈括

  沈括(约1031~109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鼎盛时期(北宋)最博学的科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小时勤奋好学,14岁就读完家中藏书,他随父母到过许多地方,广闻博见,知识丰富。历任沭阳县主簿(县令助理)、太史令,参与过整理盐政,考察水利及任司天监、翰林学士等技术性官职,几乎包办了当时朝廷中的科学事务,如修历法,改良观象仪器,兴水利,制地图,监造军器等。他十分虚心求教,勤于思考,能向一切内行学习,“历访镜工”,“问教坊老乐工”,“问老医”,“凡所到之处,山林隐者,无不求访,及一药一术,皆至诚恳切而得之”,“发明考证,洞悉源流”。例如他三十多岁开始研习数学天文时,就常请教当时的女数学家胡淑修。沈括比她及其丈夫年长十余岁,仍能如此虚心下问,并屡叹曰:“得为男子,吾益友也。”他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学、生物、化学、医药、水利、兵工、治金、建筑、文史、乐律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造诣。有《梦溪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名(据《宋史·艺文志》记载他的著述有22种155卷,但不少已散失)。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专家李约瑟誉他为“中国通”。

  沈括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并且要“原其理”,“以理推之”。他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这也是他取得天文、物理等方面独创性成就的原因之一,他的科学思想受儒、道、元气说等的影响,同时注意核查他人在实测中的数据。例如在天文学方面,他详细观察五星运行轨迹(“如柳叶边缘”)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为测量北极星与北天极的真实距离设计了窥管,每夜3次,连续三月,得200余图,得出当时极星“离天极三度有余”的粗测结论;作晷漏实验十余年,首次推出冬至日昼夜“百刻有余”,夏至日“不及百刻”的结果。他还设计了“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梦溪笔谈》卷七)的演示实验,证明了“月本无光,日耀之乃光耳”,以及月相变的道理。对历代历法的积弊改进,推行了比较合理的“奉元历”,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更科学的“十二气历”设想:即以节气定月份,大小月相间的纯阳历。 

  沈括对指南针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把“方家以磁石磨针锋”而得的人工磁化针用来作试验,提出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单丝悬挂法)并分别评论,指出悬丝法“最善”及具体办法(“独丝、”“粘蜡”),还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400年。

  在光学方面,沈括对小孔成像、凹镜成像等成倒影(像)的诸种现象进行比较,得出“碍”(焦点)的概念(参见“中国古代对光的认识”),并具体描述了焦点处“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的现象,他称光通过“孔”“碍”成象为“本末相格”之术。他亲自查看了虹的成因而得出“虹两头都垂洞中”的记录,并说当时“自西望东则见”。通过“红光验尸”记录了民间利用新赤油伞滤光验出尸身上的青紫伤痕的方法。对透光镜将背面花纹字迹透现在镜面上的原因也从铸造工艺作了考察:“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纹)上差厚(厚度有差别),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

  在声学上沈括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以便形象地观察(英国人诺布尔和皮戈特在500年后才有类似的琴弦上纸游码试验),还记录了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时“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并深入分析了各种乐器制作、制钟等音乐声学问题。

  在《梦溪笔谈》中,他还记录了许多宝贵科技资料如《木经》(喻皓)、活字印刷(毕异),水利施工(合龙方法)等等。

  沈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亦展示了才能。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1075年曾出使契丹,驳斥其争地要求,1080年抗击西夏侵略时受连累遭贬,1087年退居润州(镇江)梦溪园写出《笔谈》巨著。

选自:《物理教师手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