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常见物质的检验六.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七.试卷难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1)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B.水电解实验         C.检验甲烷成分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氧气
氧气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元素种类
元素种类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
B
B
(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2)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小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他决定来验证一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锌粒
加入锌粒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3)探究3: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①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
D
D
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②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
a接d,e接b,c接g
a接d,e接b,c接g
.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求:11.4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图:

(1)实验A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4P+5O2
 点燃 
.
 
2P2O5
4P+5O2
 点燃 
.
 
2P2O5
,实验B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这种推断的理论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2)蔗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查阅资料可知:
①铜丝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②蔗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某同学用C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支撑装置略去)来测定蔗糖的组成.先用酒精灯在玻璃管铜丝处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同时不断反复拖拉注射器活塞,再将酒精灯移至蔗糖处进行加热.观察到玻璃管中蔗糖处留下黑色的固体,内壁有水珠.
①实验结论:蔗糖中一定含有
碳、氢、氧
碳、氢、氧
元素.
②实验原理:与
B
B
(填A或B)实验相同.
③反思:上述实验过程中,先对铜丝进行加热,目的是
使铜丝和装置内的氧气反应
使铜丝和装置内的氧气反应
,实验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
彻底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
彻底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22、某实验小组研究常见物质的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小美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定只含有氢氧化钠.”(水不做讨论,下同)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小丽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合理,理由是
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为了确定和验证原反应后无色溶液的所有溶质,小丽进行了下列实验,请把她的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请你评价一下小丽的实验
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可以知道反应后一定生成氢氧化钠,反应后不需要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只需要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塘沽区二模)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将零散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会使你的头脑变得更聪明.下列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B.常见物质的鉴别
缺铁元素-会引起坏血病
缺钙元素-会引起佝偻病
人造纤维和羊毛制品-灼烧的方法
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C.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D.生产、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中 和酸性土壤-常用熟石灰
食品干燥剂-常用浓硫酸
煤气中毒-由氮气引起
假盐中毒-由亚硝酸钠引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