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难度值控制在0.8左右,易:中:难的比例为8:1:1.八.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听力测试和笔试二部分.口试单独命题.单独组织测试.总分与各部分分值 总分150分,其中口试部分15分.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05分.测试时间分配:口试单独进行.每个考生口试时间不超过5分钟,听力测试和笔试时间总共120分钟,其中听力测试不超过30分钟.主客观题比例:约4:6.听力测试与笔试题型听力部分Ⅰ.单句理解 听句子.从所给三幅图中选出与所听到的句子情景相同的图画.共5小题.每个句子仅读一遍.Ⅱ.听对话 共两节.第一节听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段对话读两遍.第二节听4组对话.每组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每组对话读两遍.Ⅲ.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听一段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短文读两遍.Ⅳ. 听短文.听一段短文或对话.根据短文或对话内容及填写要求填表格.短文或对话读两遍.笔试部分英语知识应用 Ⅰ.选择填空 共15小题.每题在一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4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考查的内容以在语境中的语法.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的选择为主.Ⅱ.完形填空 在一段难度适中的短文中留出10个空白处.要求考生从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考生必须通篇考虑.掌握大意.综合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选择正确的答案.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是长度为L=8.0m水平传送带,其皮带轮的直径为d=0.40m,传送带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80m。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传送带。旅行包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0。g取10m/s2。求:
(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若没有人取包,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到地面上,则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当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其角速度为ω0="20" rad/s时,求旅行包在皮带上运动的时间与旅行包落地时的速度;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ω的取值范围从0到100 ra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是长度为L=8.0m水平传送带,其皮带轮的直径为d=0.40m,传送带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80m。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传送带。旅行包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0。g取10m/s2。求:
(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若没有人取包,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到地面上,则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当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其角速度为ω0="20" rad/s时,求旅行包在皮带上运动的时间与旅行包落地时的速度;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ω的取值范围从0到100 ra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验室用铜制取硫酸铜,将适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1)为了节约原料,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为:    ;为了吸收该反应中产生的尾气,请选择下列中合适的装置       

(2)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即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全后,加物质甲调节pH ,铁元素全部沉淀(一般认为铁离子的浓度下降到10-5mol·L-1,就认为沉淀完全),然后过滤、浓缩、结晶。
已知:Ksp[Cu((OH)2]≈10-22, Ksp[Fe((OH)2]≈10-16,  Ksp[Fe((OH)3]≈10-38
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开始加入的铜粉为3.2 g,最后所得溶液为500 mL,溶液中含有铁元素0.005 mol。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       
②为了使铁元素全部沉淀,应调节pH至少为_________。
③方案2中甲物质可选用的是             
A.CaOB.NaOHC.CuCO3D.Cu2(OH)2CO3 E、Fe2(SO4)3
④反应中加入少量FeSO4可加速铜的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3.2g铜丝放到45 mL 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8mL 10%的H2O2,反应0.5h,升温到60℃,持续反应1 h后,过滤、蒸发浓缩、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5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⑤反应时温度控制在50℃~60℃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⑥本实验CuSO4·5H2O的产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是长度为L=8.0m水平传送带,其皮带轮的直径为d=0.40m,传送带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80m。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传送带。旅行包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0。g取10m/s2。求:
(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若没有人取包,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到地面上,则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当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其角速度为ω0="20" rad/s时,求旅行包在皮带上运动的时间与旅行包落地时的速度;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ω的取值范围从0到100 ra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是长度为L=8.0m水平传送带,其皮带轮的直径为d=0.40m,传送带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80m。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传送带。旅行包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60。g取10m/s2。求:
(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若没有人取包,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到地面上,则包的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当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其角速度为ω0="20" rad/s时,求旅行包在皮带上运动的时间与旅行包落地时的速度;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ω的取值范围从0到100 ra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