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图中四城市附近的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发布的的研究报告中称:`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根据城市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450km.到2020年将建成轻轨铁路900km.到2050年前将建约4500km共300多条城市轻轨线路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0―11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图为世界四条著名河流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关于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河流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图中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C.丙图中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之一

D.丙、丁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

2.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    )

①甲入海口附近泥沙淤积洪水威胁大

②乙图入海口附近河道弯曲航运价值低

③甲图所示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

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为世界四条著名河流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关于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河流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图中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C.丙图中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之一

D.丙、丁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

2.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    )

①甲入海口附近泥沙淤积洪水威胁大

②乙图入海口附近河道弯曲航运价值低

③甲图所示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

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图为世界四条著名河流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关于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四条河流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注入相同的海洋
  2. B.
    乙图中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3. C.
    丙图中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之一
  4. D.
    丙、丁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

2.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
①甲入海口附近泥沙淤积洪水威胁大
②乙图入海口附近河道弯曲航运价值低
③甲图所示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
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1. A.
    ①②
  2. B.
    ②③
  3. C.
    ①④
  4.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材料三  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四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1)试述上图所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

(4)对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三条)

(5)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6)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材料三 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四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1)试述上图所示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6分)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4分)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8分)
(4)对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三条)(6分)
(5)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6分)
(6)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C

A

D

B

B

D

A

B

D

C

C

A

B

D

A

A

D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A

D

B

A

B

B

C

B

D

A

A

C

A

C

C

 

二、综合题(160分)

36.(36分)(1)曼德海峡(2分)   A(2分)    (2)扩大(2分)  B海域为红海,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的张裂而成(4分)。    (3)中东(西亚)(2分)  该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西亚地区劳动力短缺;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埃及距离中东较近;地区文化相似性,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6分,答对任意三点给6分)    (4)海岸线平直;气候干旱;平原面积狭小;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航运需求不大;经济腹地狭小;周围无大城市(任答5点给10分)    (5)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6分)反映了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37题

1)史实: ①1919年美国等操纵巴黎和会,将日本在一战期间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②华盛顿会议上,美英迫使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并使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③1938年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美国为推动日本进攻苏联,力谋与日本妥协;日本对中国和东南亚侵略的加深,危及到美英的利益,美国被迫做出反应,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增加对中国的援助;1942年,中美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共同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12分)

2)特征:中国取得独立自主地位,日本追随美国,敌视孤立封锁新中国。(4分)

变化:中国与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日本势力增强,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开展激烈竞争。 (6分)

3)原因: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日对中国采取既合作又遏制的政策:日本右翼势力猖獗,通过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侵略,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不断在台湾、人权等问题上对中国施压。(10分)

 

38:(1)①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等弱点,要求国家运道德手段加强调节;②诚实守信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③诚信是经营者、劳动者和消费者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④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观念,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②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其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体现出来的。②我国公民和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

 

39.(1)河流特征:多为内流河(或以内流河为主);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短小;多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答对三点,得满分,共6分)

城市分布特点:依托河流、绿洲和交通线分布(4分,答城市数量少;城市之间空间距离大等可酌情给分)

(2)光照强(3分);昼夜温差大(3分),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3)土地荒漠化(2分)  绿洲减小,向河流向上游迁移;草场退化等(答对1点得满分,共2分)

(4)政治: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政治和军事管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从中原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还学会了植桑养蚕和纺织,发展程度较高。对外关系:与西方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重要,居丝绸之路的要冲,逐步形成了古国文明。(8分)

(5)①在新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新疆跨入社会主义。②建国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坚持改革开放。

(6)①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变为经济优势;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③扩大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④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扶持,东部地区积极支持,坚持共同富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教科文卫事业发展。(以上5点答4点,得8分)

(7)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分);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分),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1分),正确行使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分);③转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发展(1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分),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保护环境(1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幸福(1分);④转变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自身建设(1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