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南极洲的等温线图,分析回答1—2题。
1、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2、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     ]
A.2~3月
B.8~9月
C.11~12月
D.6~7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

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地形

B.

洋流

C.

太阳辐射

D.

大气环流

(2)

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  ]

A.

2~3月

B.

6~7月

C.

8~9月

D.

11~1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南极洲的等温线图(如图),分析回答下题:

(1)

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地形

B.

洋流

C.

太阳辐射

D.

大气环流

(2)

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  ]

A.

2-3月

B.

8-9月

C.

11-12月

D.

6-7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第27—28题:

1.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2.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

A.2~3月         B.8~9月     

C.11~12月       D.6~7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第27—28题:

1.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2.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    )

A.2~3月         B.8~9月     

C.11~12月       D.6~7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D

D

C

A

B

B

B

A

B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C

B

C

C

B

C

A

C

A

 

二、综合题:(本大题6小题,共50分)

26.(6分)(每空1分)

1)②,②线比③线沿途地势比较平坦,便于道路的修筑和维护,也便于汽车的行驶。

2)A,350―400

3)该处为峡谷地形,在此建坝投资省,蓄水效益高。淹没农田,迁移居民

27.(4分)(每空1分)

          鞍部  山脊  盆地  山谷

      28.(15分)

               1)1)我国处在冬季时,南半球为夏季,南大洋比较温暖,风浪也较小,便于“远望”号测控船进行测控作业(3分)

 2)晚上发射是为了便于地面测控仪器测控跟踪目标,白天发射则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4分)

     3)内蒙古地区,地势平坦;降水稀少,晴天多;草原植被;河流、湖泊稀少;交通方便,视线良好;人口城市稀疏等便于飞船着陆、回收。(言之有理且答对四点者均得4分)

4)海南纬度低,可以减轻发射火箭动力;海上交通方便,便于运输大件火箭,卫星等航天部件;面向大海,可减轻火箭发射带来的环境影响等。(言之有理且答对二点者均得4分)

29.(10分)

                1)风向将从偏北风逐渐转变为偏南风(2分),原因是A省所处的位置将从该热带风暴的西部转变为该热带风暴的东部(1分);风速则逐渐增大(2分),原因是A省所处位置的等压线逐渐变得稠密(1分)。

                2)失去水汽、能量的补充(1分);陆地对风力有阻滞作用(1分);热带风暴进入内陆后,下垫面对其的摩擦力大增,使其周围地区的气流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大为增大,导致周围气流急速流向气压中心,从而使其中心气压迅速提高,低压系统减弱(2分)。(言之有理者也可得分)

30.(5分)(答对一条得1分,言之有理均可)

(气候)温度较高的可能原因:

1.纬度低

2.海拔低

3.暖流经过

4.暖湿(冷干)气流的背风坡

5.夏季不易散热的盆地与河谷

6.冬季冷空气不易侵入(到达)的盆地与河谷

7.冬季的海洋与夏季的陆地

8.冬季的沿海与夏季的内陆

9.冬季的林地与夏季的裸地

10.冬季的湖泊

11.城区

(天气)温度高的可能原因:

1.暖气团

2.晴朗(高气压\反气旋)的白天与多云(低气压\气旋)的晚上

31.(10分)

1)该五地处回归线附近,纬度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西海岸有寒流经过,降水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3分)

 2)该地处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大(1分);地势高空气稀薄,同时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分)

             3)G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晴天多,雨天少,太阳辐射强(2分)

             4)H地虽处赤道附近,太阳高度大,但它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分)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年级2006学年第三次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D

D

C

A

B

B

B

A

B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C

B

C

C

B

C

A

C

A

 

二、综合题:(本大题6小题,共50分)

26.(6分)(每空1分)

1)②,②线比③线沿途地势比较平坦,便于道路的修筑和维护,也便于汽车的行驶。

2)A,350―400

3)该处为峡谷地形,在此建坝投资省,蓄水效益高。淹没农田,迁移居民

27.(4分)(每空1分)

          鞍部  山脊  盆地  山谷

      28.(15分)

               1)1)我国处在冬季时,南半球为夏季,南大洋比较温暖,风浪也较小,便于“远望”号测控船进行测控作业(3分)

 2)晚上发射是为了便于地面测控仪器测控跟踪目标,白天发射则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4分)

     3)内蒙古地区,地势平坦;降水稀少,晴天多;草原植被;河流、湖泊稀少;交通方便,视线良好;人口城市稀疏等便于飞船着陆、回收。(言之有理且答对四点者均得4分)

4)海南纬度低,可以减轻发射火箭动力;海上交通方便,便于运输大件火箭,卫星等航天部件;面向大海,可减轻火箭发射带来的环境影响等。(言之有理且答对二点者均得4分)

29.(10分)

                1)风向将从偏北风逐渐转变为偏南风(2分),原因是A省所处的位置将从该热带风暴的西部转变为该热带风暴的东部(1分);风速则逐渐增大(2分),原因是A省所处位置的等压线逐渐变得稠密(1分)。

                2)失去水汽、能量的补充(1分);陆地对风力有阻滞作用(1分);热带风暴进入内陆后,下垫面对其的摩擦力大增,使其周围地区的气流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大为增大,导致周围气流急速流向气压中心,从而使其中心气压迅速提高,低压系统减弱(2分)。(言之有理者也可得分)

30.(5分)(答对一条得1分,言之有理均可)

(气候)温度较高的可能原因:

1.纬度低

2.海拔低

3.暖流经过

4.暖湿(冷干)气流的背风坡

5.夏季不易散热的盆地与河谷

6.冬季冷空气不易侵入(到达)的盆地与河谷

7.冬季的海洋与夏季的陆地

8.冬季的沿海与夏季的内陆

9.冬季的林地与夏季的裸地

10.冬季的湖泊

11.城区

(天气)温度高的可能原因:

1.暖气团

2.晴朗(高气压\反气旋)的白天与多云(低气压\气旋)的晚上

31.(10分)

1)该五地处回归线附近,纬度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西海岸有寒流经过,降水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3分)

 2)该地处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大(1分);地势高空气稀薄,同时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分)

             3)G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晴天多,雨天少,太阳辐射强(2分)

             4)H地虽处赤道附近,太阳高度大,但它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