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 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成的像. (5)做实验时.其中有一组同学怎么也不能使物体与像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6)为什么小汽车的挡风玻璃需要倾斜45度角安装,而公共汽车的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度却很小呢?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1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温度(℃) 80 84 88 92 96 98 98 96 98 98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在液体
内部
内部
表面
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①在第
18
18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②水的沸点是
98
98
℃.
(3)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9(a)、(b)所示,其中图
a
a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图(C)中水的沸腾图象.
(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请写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
水的质量太大
水的质量太大
.你解决的办法是
换用小烧杯,减少水的质量
换用小烧杯,减少水的质量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
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
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两个反射面
两个反射面
造成的;
(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当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时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中的
A
A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图1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规律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5)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7)若把图2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8)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______的光斑,如图2,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9)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10)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______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1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或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12)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上图中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1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______像,凸透镜能成______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图1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规律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5)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7)若把图2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8)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______的光斑,如图2,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9)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10)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______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1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_(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或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12)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上图中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1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______像,凸透镜能成______像.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图1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2)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规律与此类似的是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变大/变小/不变).
(5)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6)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7)若把图2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8)她先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    的光斑,如图2,测出该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9)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    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10)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1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或调节蜡烛使烛焰向    (填“上”或“下”)移动.
(12)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上图中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1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    像,凸透镜能成    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