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原理.经历从“得氧与失氧 到“化合价改变 到“电子转移 的分析过程.理论探究的基本方法,经历提炼概念的过程.认识准确.精炼地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方法. (2)明白“表象 与“本质 之间的关系.能从本质上描述并表达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明白“电子转移 才是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因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二氧化氮(NO2)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NO2与Na2O2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者能否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N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实验室常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

b.二氧化氮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尾气可用水吸收.

d.用注射器收集的二氧化氮,压缩后颜色变浅

e.实验后容器中残留液需用碱液处理

【提出假设】

假设一:NO2与Na2O2二者不反应;

假设二: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三:                            

【查阅文献】

NO2在反应中能生成HNO3和HNO2;HNO2旣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如KMnO4氧化。

【设计实验】

(1)实验时,将NO2气体通入盛有Na2O2的玻璃管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白色,说明假设    不成立。

(2)若假设二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该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定性实验研究,请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仪器任选)

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适量的白色固体置于试管中,…………

 

 

【定量分析】

若实验前该小组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过氧化钠的质量为3.9g,充分反应后白色固体质量为8.4g,该小组同学得出假设2不成立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二氧化氮(NO2)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NO2与Na2O2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者能否发生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N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实验室常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
b.二氧化氮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尾气可用水吸收.
d.用注射器收集的二氧化氮,压缩后颜色变浅
e.实验后容器中残留液需用碱液处理
【提出假设】
假设一:NO2与Na2O2二者不反应;
假设二: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三:                            
【查阅文献】
NO2在反应中能生成HNO3和HNO2;HNO2旣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如KMnO4氧化。
【设计实验】
(1)实验时,将NO2气体通入盛有Na2O2的玻璃管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白色,说明假设   不成立。
(2)若假设二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该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定性实验研究,请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仪器任选)
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适量的白色固体置于试管中,…………
 
 
【定量分析】
若实验前该小组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过氧化钠的质量为3.9g,充分反应后白色固体质量为8.4g,该小组同学得出假设2不成立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并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I、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比Cl更好。
⑴在ClO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方法二: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来源:学+科+网]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⑵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 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
饮用水中的ClO2、ClO2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ClO2被I还原为ClO2、Cl的转化
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当pH≤2 .0时,ClO2也能被I完全还原为Cl。反应生成
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2Na2S2O3+ I2= Na2S4O6 + 2NaI
①请写出pH≤2 .0时Cl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入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1Na2S2O3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1mL。
步骤5:                             
步骤6:再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mL。
③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饮用水中ClO2的浓度为           mol·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II.(11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已知高铁酸盐热稳定性差,工业上用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⑴在农业生产中,滤液1可用作      
⑵流程中生成高铁酸钾的离子方程式是:                             ,控制此反应温度30℃以下的原因是:                                        
⑶结晶过程中加入浓KOH溶液的作用是:                   。[来源:学_科_网]
⑷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中,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则Cl2与氢氧化钾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⑸实验测得铁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反应时间与K2FeO4产率的实验数据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为了获取更多的高铁酸钾,铁盐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        附近、反应时间应控制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Na2O2是一种强氧化剂,H2是常用的还原剂.我们设想Na2O2与H2也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小组探究Na2O2与H2的反应,首先对Na2O2与H2的反应进行预测(方程式均未配平):
①Na2O2+H2→NaOH②Na2O2+H2→Na+H2O
③Na2O2+H2→Na2O+H2O④Na2O2+H2→NaH+O2
⑤Na2O2+H2→NaOH+O2⑥Na2O2+H2→NaOH+H2O
(1)小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理论上说明Na2O2与H2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从理论分析,上述①~⑥的预测中,合理的预测是
 
(填写序号).
(2)化学小组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实验装置如下:
精英家教网
实验步骤(下列没有按操作顺序排列):a、在装置中装好相应的试剂;b、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加热C装置中的过氧化钠;d、反应结束后,撤离酒精灯,等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e、打开止水夹,再打开A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开关,通入氢气.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写字母).
②B装置内应放的试剂是
 
,作用是
 
;C装置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③装置C中,通氢气进入试管内的导管没有画出,请在装置图内画出.
④实验发现过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氢气可以反应,观察到C装置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⑤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装置C中过氧化钠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工业尾气中氮氧化物通常采用氨催化吸收法,其原理是NH3与NOx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某校活动小组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氧化物的处理过程.
精英家教网
Ⅰ.探究制取NH3的方法
(1)在上述装置中,H能快速、简便制取NH3,装置中需要添加的反应试剂为
 

(2)为探究更好的实验效果,活动小组同学采用上述C装置来制取氨气,在控制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获得下表中实验数据.
试剂组合序号 固体试剂 NH3体积(mL)
a 6.0g Ca(OH)2(过量) 5.4g NH4Cl 1344
b 5.4g (NH42SO4 1364
c 6.0g NaOH(过量) 5.4g NH4Cl 1568
d 5.4g (NH42SO4 1559
e 6.0g CaO(过量) 5.4g NH4Cl 1753
f 5.4g (NH42SO4 1792
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哪种方案制取氨气的效果最好(填序号),从该方案选择的原料分析制气效果好的可能原因是
 

Ⅱ.模拟尾气处理
活动小组同学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实验.
(1)请从上述装置中选择你认为合理的进行补充(所选装置不能重复).
精英家教网
(2)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D装置的作用有:使气体混合均匀、调节气流速度、
 

(4)D装置中的液体还可换成
 
(填序号).
a.H2O   b.CCl4  c.浓H2SO4    d.CuSO4溶液
(5)该小组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装置中还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