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则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图1是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其中A、B、C为三个计数点,有关长度如图1所示.已知此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交流电,则测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1.46
1.46
m/s2,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物体的速度vB=
0.4
0.4
m/s
(2)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
10.25
10.25
mm
②接着测量了摆线的长度为l0,实验时用拉力传感器测得摆线的拉力F大小随时间t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π2(l0+
d
2
)
4
t
2
0
π2(l0+
d
2
)
4
t
2
0
 (用题目中的物理量表示)
③某小组改变摆线长度l0,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甲同学把摆线长l0作为摆长,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各组重力加速度值再求出平均值;乙同学作出图象3后求出斜率,然后算出重力加速度.两同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是:甲
偏小
偏小
,乙
无影响
无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物理兴趣小组应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将质量为m=1.5kg的钩码P与质量为M=5.0kg的小车Q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来验证动能定理,其实验步骤如下:(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将一端带滑轮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滑轮的一端伸出桌边沿;
B.在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安装打点计时器,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跟50Hz交流电源相连;
C.将小车Q放在木板上打点计时器的附近,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与小车相连;
D.细绳的一端与小车Q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与钩码P相连;
E.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Q,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如图乙所示.图中A、B、C…H是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记录点未标出,设纸带上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1)纸带上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S.
(2)由乙图所示的纸带通过分析计算可知,小车Q运动中受到的阻力f=
 

(3)从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对钩码P与小车Q组成的系统,合外力做功的公式为W=
 
(用M、m、g、f、T、S1、S2、S3…中的相关符号表示);钩码P与小车Q组成系统的动能改变量△Ek=
 
(用M、m、g、f、T、S1、S2、S3…中的相关符号表示)
(4)该实验中,每次实验所求得的W都略大于△Ek,引起该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只要答对一个就可得分)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物理兴趣小组应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将质量为m=1.5kg的钩码P与质量为M=5.0kg的小车Q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来验证动能定理,其实验步骤如下:(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将一端带滑轮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滑轮的一端伸出桌边沿;

       B.在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安装打点计时器,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跟50Hz交流电源相连;

       C.将小车Q放在木板上打点计时器的附近,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与小车相连;

       D.细绳的一端与小车Q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与钩码P相连;

       E.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Q,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如图乙所示。图中A、B、C……H是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记录点未标出,设纸带上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1)纸带上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S。

   (2)由乙图所示的纸带通过分析计算可知,小车Q运动中受到的阻力f=         

   (3)从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对钩码P与小车Q组成的系统,合外力做功的公式为W=      (用M、m、g、f、T、S1、S2、S3……中的相关符号表示);钩码P与小车Q组成系统的动能改变量△Ek=    (用M、m、g、f、T、S1、S2、S3……中的相关符号表示)

   (4)该实验中,每次实验所求得的W都略大于△Ek,引起该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只要答对一个就可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物理兴趣小组应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将质量为m=1.5kg的钩码P与质量为M=5.0kg的小车Q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来验证动能定理,其实验步骤如下:(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A.将一端带滑轮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滑轮的一端伸出桌边沿;

       B.在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安装打点计时器,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跟50Hz交流电源相连;

       C.将小车Q放在木板上打点计时器的附近,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与小车相连;

       D.细绳的一端与小车Q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与钩码P相连;

       E.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Q,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如图乙所示。图中A、B、C……H是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记录点未标出,设纸带上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1)纸带上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S。

   (2)由乙图所示的纸带通过分析计算可知,小车Q运动中受到的阻力f=         

   (3)从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对钩码P与小车Q组成的系统,合外力做功的公式为W=      (用M、m、g、f、T、S1、S2、S3……中的相关符号表示);钩码P与小车Q组成系统的动能改变量△Ek=    (用M、m、g、f、T、S1、S2、S3……中的相关符号表示)

   (4)该实验中,每次实验所求得的W都略大于△Ek,引起该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只要答对一个就可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 B、 C、 D、 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 s的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在打B、 C、 D、 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①计算的公式为=         

②根据(1)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作出v-t图象,并求物体的加速度

a=     m/s2 ;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打点计时器固定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带有纸带小车和矿泉水瓶连接。

①该小组在实验操作中,在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的关系。这种实验研究方法叫做             

②利用多次测量的数据,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a-F关系图线。

分析发现图线在水平轴上有明显的截距  (OA不为零),这是因为:_      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