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主要表明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反作用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

1.D 2.B 3.A 4.B 5.B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B 14.C 15.A 16.D 17.D 18.A 19.D 20.C 21.A 22.D 23.B 24.D

二、

25.BC 26.CD 27.AD 28.ABCD 29.AD 30.AC 31.A 32.ABC 33.ABD

三、

34.(1)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发展观。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激发了西藏人民的积极性。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共同目标上来。

35.(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2)①课题:中学生从众消费现象透视或中学生消费心理面面观等。

②研究目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引导消费行为。

四、

36.(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因此,认为两者相互影响有其合理性。

   (2)但认为两者相互制约则是错误的,因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意识受物质制约。

   (3)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把两者的作用等量齐观,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错误的。

37.(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谋大局要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能,保证民富国强、社会和谐。

   (2)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政府管“国计”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国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也要管“民生”。

   (3)群众谋“民生”即关注切身利益,这是生存和发展之本,但也应该为国家着想。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国家利益代表了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4)当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出现一些矛盾,但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每一个公民爱国的表现。

五、

38.(1)①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这表明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②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是上述原理的体现。

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2)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把伟大民族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力量。

39.(1)反映了:①近年来,随着江苏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省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

②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吸纳就业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显现,我省仍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①政治意义: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充分体现;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

②经济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认真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①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政策;

②要坚持改革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

③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