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关于南极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降水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减少 B.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年降水量多于长城站地区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耸.常年为冷高压控制 D.南极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对流雨为主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极地考察研究成为近年热点。读“南极地区等降水量线图”,据图回答下题。

(1)

我国南极考察队经过对南级内陆冰盖的考察,确认了南极大陆冰盖的最高点(80°S,70°E),这一点位于我国南极长城站(62°S,58°W)的

[  ]

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2)

关于南极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南极地区降水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减少

B.

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年降水量多于长城站地区

C.

南极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耸,常年为冷高压控制

D.

南极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对流雨为主

(3)

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B.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均气温低的原因之一是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C.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

D.

南极地区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极地考察研究成为近年热点。读“南极地区等降水量线图”,据图回答19~21题。

19.我国南极考察队经过对南级内陆冰盖的考察,确认了南极大陆冰盖的最高点(80°22′00″S,70°21′11″E),这一点位于我国南极长城站(62°12′59″S,58°57′52″W)的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20.关于南极地区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降水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减少

B.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年降水量多于长城站地区

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耸,常年为冷高压控制

D.南极地区的降水主要以对流雨为主

21.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均气温低的原因之一是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

C.南极地区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

D.南极地区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湿地关系国家生态安全

  “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我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丰富的湿地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中华民族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我国的湿地资源。

  按照世界《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如果不把水稻田湿地包括在内,我国的湿地面积达3 848万公顷。我国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全国共有湿地高等植物2 20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700多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碳循环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积地。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达28 124亿立方米,其中,占淡水资源96%的地表水主要依靠湿地来维持和保存。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30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区总面积达5 542万公顷,使40%的天然湿地和33种国家重点珍稀水禽得

到了有效保护。

(1)请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以上表格中的内容和地点,说出我国的湿地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湿地公约》划分的自然湿地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湿地是中华文明的繁衍之地,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离不开湿地的孕育和滋养。但是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湿地污染、破坏和被侵占的情形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湖泊已有2/3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不仅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

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历史上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省已有489个天然湖泊消失了。

(2)素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未能有一个地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请你搜集资料,找出原因和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金融体系遭受巨大冲击,各国经济破坏严重,度日艰难,本次危机对世界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l5日,有着l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16日,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华尔街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次经济危机使美国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模式受到质疑。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市场不受监管和金融体系规章制度缺失的弊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主义本已名誉扫地,但到70年代,由于英国首相撒切尔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推崇而重新翻身,成为经济界的正统。这就是新自由主义及其所伴生的自由市场至上主义。

材料二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2008年10月22日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经济问题。

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在当前这种合作表现在领导人首先要高度重视。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当前的金融危机危害巨大,指出两者波及的范围有什么不同?(2分)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一分析这两次危机爆发的共同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依据材料二,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面对“金融海啸”当前亚欧国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美国略图及A、B、C3个城市的气候资料

月平均气温(℃)

1月

-14

9

12

7月

29

27

28

月平均降水量(毫米)

1月

17

75

21

7月

150

5

180

   (4)材料中①、②、③代表的城市分别是图中的(代号)              

   (5)分析材料中②城市所在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6)简要评价C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

       材料四 面对全球性金融“海啸”给我们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去,企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加快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转变企业发展模式。

       山东省莒南县在实施“工业兴县”战略中,就积极引导企业主动走出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与各大院校联合”的企业发展创新之路。他们非常注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凝聚创新人才队伍,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科技成果转化,截止到目前,60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与8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各级各类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60余项,建成研发中心12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96名,开发新产品128个,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发展到25家,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莒南县的做法,给我省企业克服经济困难,抵御经济危机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五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突破。知识和科技  是对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国家间、地区间和产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核心则主要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

   (8)结合材料五,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企业怎样才能实现科技创新和突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