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2.D 3.C 4.A 5.AB 6.BD 7.C 8.AC 9.CD 讲析: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本题中未明确指出容器的容积.故无法判断. 3.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仅仅是由于气体压强的改变而引起气体浓度的改变.从而导致速率的改变.C选项涉及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没有气体.故选C. 4.答题时不能只考虑混合前两反应物的浓度.否则易误选B.确定反应速率大小的原因是两种反应物的溶液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反应物浓度的大小.前者混合溶液中两反应物浓度都为1/25mol·L-1.后者混合溶液中两反应物浓度都为1/30mol·L-1.故ν1>ν2. 5.增加固体接触面积和增大气体压强.可加快正反应速率.C中Fe2O3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项中降温可减小速率.故选AB. 6.由图示可知. EF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n(CO2)/= 2×0.02mol/=0.4mol/,OE.EF.FG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4:1,G点表示收集的CO2的量最多.为784mL. 7.块状CaCO3不如粉状CaCO3反应快.由各自的量决定了最后生成CO2一样多.且反应就此停止. 8.根据同温同体积密闭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的之比列式求解.准确地解决此类问题.一般需要建模.这样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非常明确. 9.催化剂能同等倍数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正确.加压v正.v逆均增大.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增大倍数大于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B正确.降温v正.v逆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C不正确.加入氩气.如恒温恒容.v正.v逆均不变,如恒温恒压.相当于降压.D不正确.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下图为向25mL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moL/L CH3COOH溶液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


请回答:

  (1)B点溶液呈中性,有人据此认为,在B点时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选填“是”或“否”)。若不正确,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在AB区间内还是BD区间内?          (若正确,此问不答)

  (2)关于该滴定实验,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3)在AB区间内,c(OH-)>c(H+),则c(OH-)与c(CH3COO-)的大小关系是       

    A.c(OH-)一定大于c(CH3COO-)

    B.c(OH-)一定小于c(CH3COO-)

    C.c(OH-)一定等于c(CH3COO-)

    D.c(OH-)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C(CH3COO-)

  (4)在D点时,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2c(Na+)。(填“>”、“<”或“=”)

  Ⅱ.在温度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则:

  (5)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6)该NaOH稀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浓度的精确值是      mol/L(用含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7)在该温度下(t℃),将100mL 0.1mol/L的稀H2SO4溶液与100mL0.4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银白色金属A,它的原子的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在一定条件下A可以分别跟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反应,生成B、C、D,同时都有氢气生成,B.C、D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变,它们的变化如图所示,判断A,写出A、B、C、D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A为___________;

(1)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D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B、C、D、E、F均为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为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B原子p能级电子总数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A、F原子未成对电子是同周期中最多的,且F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D和E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1 I1 I2 I3 I4
D 738 1451 7733 10540
E 578 1817 2745 11578
(1)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最大的是
F
F
(填写元素符号),D、E两元素中D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原因是
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s2,s轨道全充满,相对稳定
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s2,s轨道全充满,相对稳定

(2)F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63d54s1
1s22s22p63s23p63d54s1
;在一定条件下,F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的光谱属于
吸收
吸收
光谱(填“吸收”或“发射”).
(3)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AB+的电子式:

(4)已知:F3+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组成为FCl3?6H2O的配合物有3种,分别呈紫色、蓝绿色、绿色,为确定这3种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分别取等质量的紫色、蓝绿色、绿色3种物质的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入过量的AgNO3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且质量比为3:2:1.则绿色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CrCl2(H2O)4]Cl?2H2O
[CrCl2(H2O)4]Cl?2H2O

A.[CrCl(H2O)5]Cl2?H2O             B.[CrCl2(H2O)4]Cl?2H2O
C.[Cr(H2O)6]Cl3                   D.[CrCl3(H2O)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A、B、C、D、E为不同主族的元素.A、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B的电负性大于C,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E的焰色反应为紫色,F的基态原子中有4个未成对电子.
(1)基态的F3+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2)B的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A、C的气态氢化物,原因是______.
(3)化合物FD3是棕色固体、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它的晶体类型是______;化合物ECAB中的阴离子与AC2互为等电子体,该阴离子的电子式是______.
(4)FD3与ECAB溶液混合,得到含多种配合物的血红色溶液,其中配位数为5的配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5)化合物EF[F(AB)6]是一种蓝色晶体,如图甲表示其晶胞的(E+未画出).该蓝色晶体的一个晶胞中E+的个数为______.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图乙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pm,密度为______(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通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烧室内将有机物样品与纯氧在电炉加热下充分燃烧,根据产品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所示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现准确称取0.44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燃烧后A管增重0.88g,B管增重0.36g.请回答:
(1)按上述所给的测量信息,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D→
C
C
→F→
B→A
B→A

(2)A、B管内均盛有有固态试剂,A管的作用是
吸收样品反应生成的CO2
吸收样品反应生成的CO2

(3)E中应盛装什么试剂:
双氧水
双氧水

(4)如果把CuO网去掉A管重量将
减小
减小
(填“增大”、“减小”、“不变”)
(5)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
C2H4O
C2H4O

(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必须知道的数据是

①消耗液体E的质量    ②样品的摩尔质量     ③CuO固体减少的质量  ④C装置增加的质量    ⑤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