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因体积恒定的容器中.温度与压强均未改变.则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x+2=2+3.x=3 v(A)= 则v(B)= v(A)= (2)若温度不变.压强变为9/10P.由 参加反应的n(A)=0.4mol-0.1mol·L-1×2L=0.2mol. 平衡时n(A)=0.4mol-0.2mol=0.2mol 参加反应的n=0.6mol-0.3mol=0.3mol 生成n(C)=×0.2mol=0.1x mol.n(D)= 0.2mol x=2.v(C)== 14(1) ,向右 大于. 15(1)v0=2.73×10-8 mol/ (2)当I2消耗一半时. c(CH3COCH3)=0.1mol/L-1/2×0.01mol/L=0.095mol/L. c(H+)=0.1mol/L+1/2×0.01mol/L=0.015mol/L.此时的反应速率vt=2.73×10-5×0.095×0.015mol/=3.89×10-8 mol/显然 vt > v0.所以反应速率比开始时快.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t/℃ 25 125 225
K 4.1×105 K1 K2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K1______ K2(填“>”“<”或“=”);若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______(填“变”或“不变”).
(2)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填序号):
A.2VH2(正)=3VNH3(逆)
B.N2的消耗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
C. 溶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F.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3)将不同量的N2和H2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N2 H2 NH3
1 650 2 4 0.9 9
2 900 1 2 0.3 0.01
实验1中以v(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实验2的速率比实验1快的原因是______;
(4)有人设计采用高性能质子导电材料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了常压下既能合成氨又能发电的实验装置(如图).则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t/℃25125225
K4.1×105K1K2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K1______ K2(填“>”“<”或“=”);若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______(填“变”或“不变”).
(2)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填序号):
A.2VH2(正)=3VNH3(逆)
B.N2的消耗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
C. 溶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F.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3)将不同量的N2和H2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N2H2NH3
1650240.99
2900120.30.01
实验1中以v(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实验2的速率比实验1快的原因是______;
(4)有人设计采用高性能质子导电材料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了常压下既能合成氨又能发电的实验装置(如图).则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O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浓度1].然后改变外界条件又做了两组实验:①只升高温度;②只改变体系压强.分别测得新平衡时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浓度2]、[浓度3].
A B C
[浓度1]/mol?L-1 0.05 a 0.05
[浓度2]/mol?L-1 0.078 0.078 0.022
[浓度3]/mol?L-1 0.06 0.06 0.04
[浓度4]/mol?L-1 0.07 0.07 0.098
请找出实验操作①②与实验数据[浓度2]、[浓度3]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为[浓度1]。然后改变外界条件又做了两组实验:①只升高温度;②只改变体系压强;分别测得新平衡时容器中各成分的浓度为[浓度2]、[浓度3]。
请找出实验操作①②与实验数据[浓度2]、[浓度3]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由[浓度3]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浓度2]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C.[浓度1]中a=0.05mol/L
D.该组某学生在实验①过程中,测得各物质在某一时刻的浓度为[浓度4]。与[浓度1] 比较,可发现该同学在测定[浓度4]这组数据时出现了很大的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 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为[浓度1]。然后改变外界条件又做了两组实验:①只升高温度;②只改变体系压强;分别测得新平衡时容器中各成分的浓度为[浓度2]、[浓度3]。

A

B

C

浓度1

0.05mol?L-1

amol?L-1

0.05mol?L-1

浓度2

0.078mol?L-1

0.078mol?L-1

0.122mol?L-1

浓度3

0.06mol?L-1

0.06mol?L-1

0.04mol?L-1

浓度4

0.07mol?L-1

0.07mol?L-1

0.098mol?L-1

请找出实验操作①②与实验数据[浓度2]、[浓度3]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由[浓度3]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浓度2]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升高温度

C.[浓度1]中a=0.05mol?L-1

D.该组某学生在实验①过程中,测得各物质在某一时刻的浓度为[浓度4]。与[浓度1]比较,可发现该同学在测定[浓度4]这组数据时出现了很大的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