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装置的作用是 高三年级月考化学答题纸 第Ⅱ卷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北京)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将NO2转化为NO
将NO2转化为NO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NO2 +H2O=2HNO3 +NO
3NO2 +H2O=2HNO3 +NO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涉及了一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acd
acd
(填序号字母,多选不给分)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映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将NO2转化为NO
将NO2转化为NO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NO2+H2O=2HNO3+NO
3NO2+H2O=2HNO3+NO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浓、稀硝酸分别与NO反应的实验,以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夹持仪器已略去).
还可选用的药品:浓硝酸、3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已知:
①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可得出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的结论.
②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但能与NO2发生反应,生成NaNO3与NaNO2
(1)加药品时,若已知③中装的是稀硝酸,为了达到探究目的,并避免实验过程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则还应在装置②、④、⑥中依次加入的药品是
浓硝酸
浓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应打开弹簧夹a,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
赶净装置中的空气,使整个装置充满氮气,防止装置②中反应生成的NO被空气氧化
赶净装置中的空气,使整个装置充满氮气,防止装置②中反应生成的NO被空气氧化
.关闭弹簧夹a后,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将装置⑤中的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将装置⑤中的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然后再打开弹簧夹b,滴加浓硝酸.
(3)写出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将NO2转化为NO
将NO2转化为NO
.装置⑥的作用是
2NO2+2OH-=NO3-+NO2-+H2O
2NO2+2OH-=NO3-+NO2-+H2O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该小组得出探究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cd
acd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用玻璃棒的是
 
(填写编号)
①用pH试纸测定Na2CO3溶液的pH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③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④探究Ba(OH)28H20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⑤用蒸馏法分离两种沸点差距较大的液体 
⑥过滤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 
⑦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过程 
⑧稀释浓H2SO4的过程
Ⅱ.为测定某含有杂质Na2O的Na2O2样品的纯度,某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准确称量样品mg,与水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的体积稀释为VmL,从中取出V1mL溶液,装入锥形瓶,用已知浓度的盐酸进行滴定,以确定溶液的浓度,再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1)此方案中,酸碱中和滴定时应选用
 
滴定管.
(2)写出此方案中涉及到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方案二]准确称量样品mg,将样品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精英家教网
(3)该方案的实验过程中,如图,仪器的连接顺序是
 
(填仪器下方序号),①中的进气口为
 
(填“A”或“B”)
(4)装置⑤的作用是
 

(5)你认为方案一、方案二中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
 
,再加热该溶液,现象是
 

(3)装置③中的现象是
 
,证明SO2具有
 

(4)装置④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