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于1.6 mol D.小于1.2 mo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2?大兴区一模)某学习小组为研究低价态氮元素物质的还原性,以NH3为例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夹持设备略去)

Ⅰ.检验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I打开弹簧夹Ⅱ,点燃酒精灯,铜丝红热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A中气体进入B中时不断通入空气,反应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
Ⅱ.(1)能证明有氨气产生的现象是
A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氨分子电子式为

(2)C中铜丝在熄灭酒灯后仍保持红热说明其中反应为
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NH3在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2NH3+3CuO
催化剂
.
3Cu+N2+3H2O
4NH3+5O2
催化剂
.
4NO+6H2O,2NH3+3CuO
催化剂
.
3Cu+N2+3H2O

(3)D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和白烟,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
HNO3+NH3=NH4NO3
HNO3+NH3=NH4NO3

(4)F中也产生大量白烟,写出该反应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NH3):n(Cl2
8:3
8:3

(5)用化学方程式及相应理论说明A中能产生大量NH3气体的原因
NH3+H2O?NH3.H2O?NH4++OH-△H<0,氢氧化钠使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同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也使平衡逆向移动,产生大量氨气
NH3+H2O?NH3.H2O?NH4++OH-△H<0,氢氧化钠使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同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也使平衡逆向移动,产生大量氨气
,比较某时刻A中分液漏斗溶液平衡常数K1和三颈瓶中溶液的平衡常数K2大小关系,K1
K2(填“<”“=”“>”).
(6)装置中A稍有不足,应该怎样改进
装置中A装置分液漏斗与三颈瓶之间增加一气压平衡管
装置中A装置分液漏斗与三颈瓶之间增加一气压平衡管

(7)C中铜丝可以与H2O2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已知:
Cu(s)+2H+(aq)═Cu2+(aq)+H2(g)H=64.39KJ?mol-1
2H2O2(l)═2H2O(l)+O2(g)H=-196.46KJ?mol-1
H2(g)+
1
2
O2(g)
═H2O(l)H=-285.84KJ?mol-1
写出在H2SO4溶液中Cu与H2O2反应生成Cu2+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
Cu(s)+H2O2(l)+2H+(aq)=Cu2+(aq)+2H2O(l)△H=-319.68KJ.mol-1
Cu(s)+H2O2(l)+2H+(aq)=Cu2+(aq)+2H2O(l)△H=-319.68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化学小组模拟工业生产制取HNO3,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为一个可持续鼓入空气的橡皮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1 mol NO2与液态水反应生成HNO3溶液和NO气体放出热量46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欲提高NO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                        D.增大压强

(3)实验结束后,关闭止水夹b、c,将装置D浸入冰水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帮助该化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NH3的另一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用于干燥NH3,某同学思考是否可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并设计下图所示装置(仪器固定装置省略未画)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烧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立即塞上如图所示的橡胶塞。

②正立烧瓶,使无水氯化钙固体滑入烧瓶底部,摇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不能用CaCl2代替碱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t℃时,将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体积为2 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 kJ/mol.2 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0.8 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

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平衡状态,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平衡时SO2转化率为________,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196.6 kJ(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

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

相同时间内消耗2n mol SO2的同时消耗n mol O2

E.

相同时间内消耗2n mol SO2的同时生成n mol O2

(3)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以下操作将引起平衡向正反方向移动并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

A.

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

B.

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

C.

使用催化剂

D.

降低温度

E.

向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

(4)

若起始时加入4 mol SO2和2 mol O2,其他条件不变,则达到平衡后,S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A、B、C、D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D同主族,C、D同周期,A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B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A原子和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和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之和.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1)A、B、C、D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
O<C<Si<Mg
O<C<Si<Mg

(2)写出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发生置换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C+SiO2
 高温 
.
 
Si+2CO↑(或2Mg+CO2
 点燃 
.
 
2MgO+C)
C+SiO2
 高温 
.
 
Si+2CO↑(或2Mg+CO2
 点燃 
.
 
2MgO+C)

(3)B和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固态时属于
离子
离子
晶体(填晶体类型),其电子式为

(4)在101kPa时,1.4gAB气体完全燃烧,生成2.2gAB2气体时放出14.15KJ 热量,表示AB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
1
2
O2(g)═CO2(g)△H=-283kJ/mol
CO(g)+
1
2
O2(g)═CO2(g)△H=-283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A、B、C、D、E、F六种元素分属三个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在周期表中半 径最小,A、D伺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A;C、F同主族,可形成FC2,FC3两种分子B,D,E 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所得盐中均含C元 素.请填写下列空白:
(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F单质的燃烧热△H=-akJ/mol,写出表示F单质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3)E单质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B两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A5,其电子式为
 

(5)将0.4mol FC2和0.2mol C2放入容积为2L的_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2FC2+C2?2FC3,当FC2百分含量不变时,得到0.2mol FC3气体,则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6)向一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B2和A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B2(g)+3A2(g)?2BA3(g)△H<0,达到平衡,n(A2)和n(BA3)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c点表示BA3生成速率与BA3分解速率相等
B.c点和e点 A2的转化率相等
C.平衡后再升高温度,不利于BA3的合成
D.d点时:n(A2):n(BA3)=3:2
(7)将E元素的单质(除去氧化膜)投入浓的氯化铜溶液中,在其表面很 快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渐加快,经检验,该气体为氢气,用温度计测得溶液的温度迅速升高.请从有关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方面,分析能产生氢气且开始 阶段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
 
(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适当的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1.B  2.A?

3.解析:v(NH3)∶v(O2)∶v(NO)∶v(H2O)=4∶5∶4∶6。

答案:D?

4.BC  5.B  6.B  7.D  8.BD?

9.解析:由①②组数据解得m=1,由②③组数据解得n=

答案:D

二、10.(1)0.013  (2)1.0  催化剂  (3)>  >

(4)吸热  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11.①2a  ②c2a  ③a/t  ④2a/t

12.④>③=②>①?

13.    (-x)?mol?L1?min1

14.(1)1∶50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通入过量而廉价的氧气,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2)废气中每小时排出的SO2的体积为:1000 L?m3×5m3×0.2%=10 L,每小时氨与废气中SO2混合的体积比为2∶1,恰好可全部转化为(NH42SO4。?

(3)SO2    ~    2NH3    ~    (NH42SO4?

mol?        

mol                     mol

故可得(NH42SO4mol×132 g?mol1×106t?g1=3.54 t

消耗氨气: mol×2×17 g?mol1×106 t?g1=0.91 t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