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度 (2) 过滤 C (3) Na+.Cl- 若焰色反应是黄色.可确定有Na+.在粗产品的溶液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确定有Cl-. (4) 重结晶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MnO2、S,设计了如图1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验证气体A,按图2甲所示进行实验:若能观察到
KMnO4溶液(紫红色)褪色
KMnO4溶液(紫红色)褪色
的现象,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2)步骤②的实验操作装置如上图2乙所示,该操作的名称是
减压过滤(或抽滤)
减压过滤(或抽滤)
,其工作原理是
其工作原理是当打开自来水龙头时,装置内部的空气随自来水被带走,导致装置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固体物质
其工作原理是当打开自来水龙头时,装置内部的空气随自来水被带走,导致装置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固体物质

(3)要证明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的后续实验步骤是
取滤液C,加入HNO3和AgNO3溶液,若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取滤液C,加入HNO3和AgNO3溶液,若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即可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4)有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KClO3另一套实验方案图3: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lO3-+3NO2-+Ag+=AgCl↓+3NO3-
ClO3-+3NO2-+Ag+=AgCl↓+3NO3-

(5)该小组猜测滤渣D对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速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5次实验.
实验次数 H2O2溶液质量分数% H2O2溶液用量/毫升 物质D用量/克 反应温度/℃ 收集气体体积/毫升 所需时间/秒
30 5 0 85 2 3.8
15 2 0.1 20 2 2.8
15 2 0.2 20 2 2.2
5 2 0.1 20 2 7.4
30 5 0 55 2 10.5
由上表可知,实验①和⑤能证明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实验
证明物质D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6)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MnO2
.
2KCl+3O2↑,S+O2
 点燃 
.
 
SO2
2KClO3
MnO2
.
2KCl+3O2↑,S+O2
 点燃 
.
 
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甲醇又称“木精”,是重要的溶剂和基本有机原料.工业上常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
(1)已知每1g液态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13.8kJ热量,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常利用反应:CO(g)+2H2(g)=CH3OH(g)△H<0合成甲醇,其在230~270℃下反应最为有利.为研究合成气最合适的起始组成比,在230℃、250℃和270℃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230℃时的实验结果所对应的曲线是
 
(填字母,下同);该温度下工业生产适宜采用的合成气组成n(H2):n(CO)的比值范围是
 

A.1~1.5B.2.5~3C.3.5~4.5
精英家教网
(3)制甲醇所需要的氢气,可用下列反应制取:HO2(g)+CO(g)?H2(g)+CO2(g)△H<0
150℃时,在容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lH2O(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为25%.
①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②150℃下,若起始时充入2molCO和4molH2O(g),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为
 

(4)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向导管中通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CO和H2混合气体(CO和H2同时放电).
①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电解质溶液增重6.2g(不考虑未反应气体的溶解),则负极参加反应的气体质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4?滨州一模)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
某科学实验小组将6mol CO2和8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0.125
0.125
mol?L-1?min-1
(2)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
0.5
0.5

(3)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升高温度
升高温度
,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增大压强
增大压强
.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曲线Ⅰ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曲线Ⅱ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
K1<K=K2
K1<K=K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硫化钠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下述装置制备硫代硫酸钠,制备反应可表示为: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最后洗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O2+2OH-=CO32-+H2O、SO2+2OH-=SO32-+H2O
CO2+2OH-=CO32-+H2O、SO2+2OH-=SO32-+H2O

(2)锥形瓶内溶液pH小于7时会导致产品分解,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锥形瓶内溶液的pH.
①反应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pH将
减小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②测量锥形瓶中溶液pH时,用注射器吸取溶液样品比直接打开锥形瓶中瓶塞取样,除操作简便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③若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pH已接近于7.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关闭K1,打开K2
关闭K1,打开K2

(3)已知:2Na2 S2O3+I2=2NaI+Na2 S4O6.实验结束后进行相关处理,可即获得Na2 S2O3?5H2O晶体.为测量其纯度,取晶体样品mg,加水溶解后,滴入几滴淀粉溶液,用0.010mol/L碘水滴定到终点时,消耗碘水溶液vmL,则该样品纯度是
0.496v
m
%
0.496v
m
%

(4)制取硫代硫酸钠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硫粉和亚硫酸钠、水混合共热制取.为探究制取硫代硫酸钠最佳条件(溶液pH、亚硫酸钠浓度、反应温度、硫粉质量),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每次实验时亚硫酸钠质量均为63g,反应时间为30min):
实验序号 溶液pH 亚硫酸钠与水的质量比 反应温度 硫粉质量 亚硫酸钠转化率
1 10 1.5:1 100 18 80.7%
2 a 1.1:1 100 18 94.6%
①实验1、2的目的是探究亚硫酸钠浓度对亚硫酸钠转化率的影响,则a=
10
10

②若还要探究溶液pH、反应温度、硫粉质量对亚硫酸钠转化率的影响,除实验1、2外,至少还需进行
3
3
次对比实验.
③实验表明:亚硫酸钠转化率不受硫粉质量多少的影响.为什么?答:
硫为固体,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硫为固体,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