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Cu + O2 + 2H2SO4 = 2CuSO4 + 2H2O 2:5 y=4 第7课时 (B卷) 纠错训练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Ⅰ.2011年4月27日某市工商局查获400克袋装中老年补钙营养奶粉1 401包。这种奶粉被鉴定为所含亚硝酸盐残留量高出正常值7.8倍,长期食用可能致癌。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若有0.75 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被还原的氧化剂有_____mol。

(2)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淀粉碘化钾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3)某工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_____(填序号)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①NaCl ②NH4Cl ③H2O2 ④浓H2SO4

(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                 

A.NH Cl OH CO                 B.Fe2 NO3- Cl H

C.CH3COO NH H Cl               D.CH3COO Na Cl SO

Ⅱ.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式为

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是________价。

(2) 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I===CuI+I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1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滴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D、E两支试管中CC14的作用是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学生1猜想是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生成了Ca(HSO32的缘故。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学生1的猜想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                        ;(写化学式)Ks5u

(5)反应完全后稀释溶液呈酸性,学生2猜想反应中浓硫酸可能过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稀释后的溶液由于硫酸过量呈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2011年4月27日某市工商局查获400克袋装中老年补钙营养奶粉1 401包。这种奶粉被鉴定为所含亚硝酸盐残留量高出正常值7.8倍,长期食用可能致癌。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若有0.75 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被还原的氧化剂有_____mol。
(2)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淀粉碘化钾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进行实验时,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3)某工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_____(填序号)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①NaCl ②NH4Cl ③H2O2 ④浓H2SO4
(4)下列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__。                 

A.NH Cl OH COB.Fe2+ NO3- Cl H
C.CH3COO NH H ClD.CH3COO Na Cl SO
Ⅱ.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式为
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是________价。
(2) 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I===CuI+I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I、通过火法冶金炼出的铜是粗铜,含杂质金、银、铁、锌等金属和少量矿物杂质(与酸不反应)。制作电器及其他仪器产品时必须要求是纯铜,为此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液,用电解的方法实现了粗铜的提纯。

表:几种物质形成沉淀时的pH

物质

Fe(OH)2

Fe(OH)3

Zn(OH)2

Cu(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7.6

2.7

5.7

4.7

完全沉淀时的pH

9.7

3.7

8.5

7.3

  (1)在精炼铜时,阴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金、银以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        (填“阳极”或“阴极”)的槽底。

  (2)在精炼铜的过程中,Cu2+浓度逐渐降低,c(Fe2+)、c(Zn2+)会逐渐增大,所以需定时除去其中的Fe2+、Zn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除杂流程:

①试剂a最好选用      (填写序号),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    

    a、氯水   b、高锰酸钾溶液   c、硝酸  d、双氧水

②操作①是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除杂方案中能够除去的杂质金属阳离子是      (填化学式)。

II、重金属离子对河流海洋等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水(pH=2.0,密度为1g?mL-1)中含有Ag+、Pb2+等重金属离子,其浓度约为0.01mol?L-1,排放前拟用沉淀法回收这两种金属,查找有关数据如下:

难溶电解质

AgI

AgOH

Ag2S

PbI2

Pb(OH)2

PbS

Ksp

8.3×10-17

5.6×10-8

6.3×10-50

7.1×10-9

1.2×10-15

3.4×10-28

  (1)你认为往废水中投入      (填字母序号)沉淀的效果最好

     a、NaOH  b、Na2S  c、KI  d、Ca(OH)2

  (2)如果用生石灰处理上述废水,使溶液的pH=8.0,处理后的废水中c(Pb2+)=     

查看答案和解析>>

高氯酸铜[Cu(C1O4)2·6H2O,摩尔质量:371 g/mol]易溶于水,120℃开始分解,常用于生产电极和作燃烧的催化剂等.实验室制备少量高氯酸铜的步骤如下:

(1)制备纯净的硫酸铜称取15 g粗CuSO4(含Fe2+)放人小烧杯中,加入50 mL蒸馏水,搅拌.滴人少量稀硫酸,再滴加2 mL 3%的H2O2溶液,充分反应.将溶液冷却,逐滴加入0.5~1 mol·L-1的NaOH溶液,直到pH=3.5~4,过滤,滤液转移到洁净的蒸发皿中,用稀硫酸将溶液pH调至1-2,再经蒸发、结晶、洗涤、晾干得精制的硫酸铜晶体.

①加入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过滤与蒸发过程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用(1)制得的精制硫酸铜晶体,制备高纯度的Cu(C1O4)2·6H2O,请补充实验步骤.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有:70%HClO4溶液,Na2CO3·OH2O,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a.称取7.0 g CuSO4·5H2O和8.0 g Na,CO3·10H2O,混合研细后,投入100 mL沸水,快速搅拌,静置得绿色沉淀.

b.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________次.

c.用________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d.在沉淀中慢慢滴加70% HC1O4溶液,搅拌至________为止.

e.过滤,得蓝色高氯酸铜溶液.

f.在通风橱中蒸发至不再产生白雾,继续蒸发至有晶膜出现,________,得蓝色晶体.

g.60℃下,在烘箱中干燥2h,得Cu(C1O4)2·6H2O晶体8.4 g.

①补充实验步骤b、c、d和f.

②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

③某温度下,高氯酸铜同时按两种方式分解:

Cu(C1O4)2CuCl2+4O2↑(A)

2Cu(ClO4)22CuO+7O2↑十+2C12↑(B)

若测得V(O2)/V(Cl2)=n,则按(A)式分解的高氯酸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