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泰州)化学是分子、原子层面上认识和创造物质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与人文知识有密切联系.例如,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请从化学视角对题中的成语进行解释或辨析.[A、B两题中任选一题.如果两题  都答.只以A题记分]
A题:“杯水车薪”和“釜底抽薪”
成语词典的解释: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柴火,比喻无济于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杯水车薪:
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
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

釜底抽薪:
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釜”下之火熄灭
使得炉内没有了可燃物,即可燃物与炉内助燃物分离,导致“釜”下之火熄灭

B题:“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
成语词典的解释:
沙里淘金--从沙石中筛选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低.点石成金--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沙里淘金:
利用黄金的物理性质(很大密度、不溶于水、金属光泽)进行工作.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这也和黄金稳定的化学性质有
利用黄金的物理性质(很大密度、不溶于水、金属光泽)进行工作.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这也和黄金稳定的化学性质有
关或它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
关或它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

点石成金:
要点一:如果石头中原来含有金元素,经过“点化”是可以变成金子的.
要点二:如果石头中没有金元素,用化学方法“点化”是不可能得到金子的,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要点三:如果这里的金不只是指狭义的“黄金”而是指的金属,那么,有些石头(金属矿物)是能够经化学方法冶炼(点化)成金属单质的,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要点一:如果石头中原来含有金元素,经过“点化”是可以变成金子的.
要点二:如果石头中没有金元素,用化学方法“点化”是不可能得到金子的,因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要点三:如果这里的金不只是指狭义的“黄金”而是指的金属,那么,有些石头(金属矿物)是能够经化学方法冶炼(点化)成金属单质的,这个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对某铜器表面的绿色铜锈展开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过程】
(1)动手实验
实验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铜锈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蓝色
铜锈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写化学符号)
b.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铜锈中含有
实验二:另取少量铜锈隔绝空气加热,发现绿色粉末变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以确认铜锈中含有     种元素。
(2)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猜想】同学们对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参与了铜的生锈作出以下三种猜想:
①CO2、H2O     ②O2、H2O      ③CO2、H2O、O2
根据铜锈组成元素并结合铁生锈的知识,你认为上述猜想错误的是    (填序号)。
【实验设计】为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中A、B两个对比实验,请你在方框内完成实验B的设计(语言叙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预计结论】若A中的铜生锈,B中的铜不生锈,则正确的猜想是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对某铜器表面的绿色铜锈展开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过程】

(1)动手实验

实验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铜锈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蓝色

铜锈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写化学符号)

b.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铜锈中含有

实验二:另取少量铜锈隔绝空气加热,发现绿色粉末变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以确认铜锈中含有     种元素。

(2)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猜想】同学们对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参与了铜的生锈作出以下三种猜想:

①CO2、H2O     ②O2、H2O      ③CO2、H2O、O2

根据铜锈组成元素并结合铁生锈的知识,你认为上述猜想错误的是    (填序号)。

【实验设计】为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中A、B两个对比实验,请你在方框内完成实验B的设计(语言叙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预计结论】若A中的铜生锈,B中的铜不生锈,则正确的猜想是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对某铜器表面的绿色铜锈展开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过程】
(1)动手实验
实验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铜锈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蓝色
铜锈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写化学符号)
b.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铜锈中含有
实验二:另取少量铜锈隔绝空气加热,发现绿色粉末变黑色,试管壁上有水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两个实验,可以确认铜锈中含有     种元素。
(2)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猜想】同学们对空气中有哪些物质参与了铜的生锈作出以下三种猜想:
①CO2、H2O     ②O2、H2O      ③CO2、H2O、O2
根据铜锈组成元素并结合铁生锈的知识,你认为上述猜想错误的是    (填序号)。
【实验设计】为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同学们设计了下图中A、B两个对比实验,请你在方框内完成实验B的设计(语言叙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预计结论】若A中的铜生锈,B中的铜不生锈,则正确的猜想是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表示的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Ⅱ.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选填“大”、“小”
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选填“是”或“否”)
(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Ⅲ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__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