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1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本来可以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可惜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断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清末的新政.预备立宪再次提供了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机遇.可惜辛亥革命中断了它的前程.使中国再次失去了走向近代化的机会. 试结合有关史实分析评论上述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情况. ①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举措.洋务派通过举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等开展了一场洋务运动.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丝毫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 戊戌变法是民族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政治运动.它兴起于洋务运动失败以后.根本谈不上是它中断了洋务运动的实践. ③ 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一样的.洋务运动的破产表明“新政 也不可能成功.清末新政的内容是编练新军.加强对人民的镇压.也不是为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在奖励实业方面.没有得力措施.相反增加捐税.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政也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是清政府挽救统治的又一举措.预备立宪中的和“皇族内阁 说明预备立宪只不过是一场骗局. ④ 辛亥革命正是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破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这种观点是将事物的表象掩盖了本质.因而是错误的. 例题2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存在着哪些进步的政治倾向?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各阶层在这些倾向上表现出怎样的分歧和一致性?试结合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①进步的政治倾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比较型题目 认真审题--审清比较类型. 找出比较项目. 1. 重要事件的比较项目(背景.原因.性质.经过.结果.影响等)经过(领导阶级.依靠力量.斗争方式.斗争目标.指导思想等) 2. 社会状况的比较项目(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 ②分歧:A.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变法维新.兴民权.设议院.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B.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主张借鉴法美经验.实行三民主义.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同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历史渊源的立宪派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斗争的手段以及对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态度发生了争论.进一步宣传各自的思想. ③一致性: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运动.先后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进步斗争的主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