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1、C

2、D

3、B

4、D

  5、A

6 、C

7、D

8、B

 9、C

10、B

11、C

12、A

13、B

14、C

15、D

16、B

17、C

18、A

 19、D

20、B

 21、C

22、C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10分)上述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违背了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是题目正确的一面。

(3)当人们还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人的行动是盲目的,人类受到“规律带来的灾难”也是难免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4)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可见,辨题的结论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24、(1)(6分)

①材料一通过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调查情况,反映劳动生产率随着劳动者的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一个大专文化的劳动者与一个文盲劳动者相比,劳动生产率可以成倍增加,说明我们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张略地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2分)

②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各类技工所占比例情况,在中国初级技工所占比例最高,高级技工缺乏,而发达国家中级技工占最大比例,高级技工较多,说明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群体素质整体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必须提高技工素质。(2分)

③材料三发映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大多数企业劳动生产率低,大而不强,说明我国应继续增强制造业的支柱地位,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水平。(2分)

(2)(10分)

①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②大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变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优势为竞争优势。

③提高产品质量,坚持以质取胜,创造民族品牌。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低水平的生产能力。提高产业水平和产品的优化升级。

④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⑥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下,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其他角度答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给分,但不能超过10分)

25、(10分)(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分)

(2)(6分)①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我们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安全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从其他角度答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给分,但不能超过6分)

26、(10分)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1分)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分)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那些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些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不利于文化创新,必须予以克服。(2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作品。(1分)

(5)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创新。(1分)

(6)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四有”公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分)

(《文化生活》P48――55,第九课)

(从其他角度答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给分,但不能超过10分)

27、(10分)

(1)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我国政府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5分)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所以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因此,应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以推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5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