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纺纱是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少数民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这种出现了几千年的纺坠纺纱.B.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是纺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初为手摇.后为脚踏.C.宋元之际出现的水力大纺车已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这种纺车将自然力运用于 纺织机械.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D.“齐阴之缣 “亢父之缣 和“素纱禅衣 都是古代留下的纺织品文物.织造技术高超.巧夺天工.举世闻名.被誉为国宝.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 .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 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 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 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 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 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 人皆服其有识.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选自.有删节)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C

2. B(蛛丝马迹  情理难容   伶牙俐齿  流芳百世)

3.A(简朴:(语言、文字、生活等)简单朴素。俭朴:俭省朴素。污蔑:玷污。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悟:领会理解。)

4.D(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信笔涂鸦:书法拙劣或胡乱写画。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B   6. A    7. D    8.C

9.A【曹:部门,官署。诸曹:各部门、各官署。】 

10.D【A.副词,表希望、劝勉语气;代词,他们   B.副词,将要;副词;况且、再说  C.介词,把;连词,来  D.副词,表先后,于是、就】  

11.C【①是由于伯颜的外貌和语言很特别而获得世祖的欣赏  ④写伯颜的勇武】  

12.D【A.英勇善战、深略善断是伯颜受到世祖欣赏并重用之后显示出来的才能。B.伯颜不是身先士卒,而是果断地指挥军队。C.“因为伯颜清廉才下令众将不得入城”,文中无此因果内容。】

13.(1)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3)

(2)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4分)

(3)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想杀掉他。(3分)

     【翻译】

伯颜,是蒙古八邻部落的人,在西域长大。至元初,旭烈兀派他进宫禀报公务,世祖看到他长得魁梧,听到他说话声音洪亮、激昂,就对他说:你虽然不是诸侯王臣,还是希望你能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后来参与谋划国家大事,他提出的谋略常常比那些那些朝官高明,世祖更加认为他是贤能的人,下令把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许配给他做妻子,并说:你做伯颜的妻子,是不会辱没(愧对)你的家族的。至元二年七月,官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各部门的官员向他禀报事务,碰到有难于解决的,他往往会在不急不忙中用一二句话就决断了。大家都很佩服地说:真正的了不起的宰相啊。

甲戌,与阿术在襄阳会师后,就分兵三路一齐继续南下进兵。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率领军队从中路沿着汉江直奔郢州。万户武秀做先锋,部队遇到了一个湖泊,正好下大雨涨水,没有船,不能从湖中过去。伯颜说:我们将要横渡大江南下,竟然会怕这个小小的湖泊吗。就叫来一个壮士,背着铠甲兵器,骑马在前面引路,然后自己亲自指挥部队全部涉水过了这个湖泊。癸巳,部队驻扎在盐山,距离郢州城二十里。郢州在汉水的北面,是用石头筑构的城,宋人又在汉水中横拉铁绳,抵挡战舰过江,还在水中密密地插了很多桩木。伯颜打算率部队从藤湖乘船过汉江。诸将请求说:郢州是我军南下进兵的咽喉要地,如果不攻取,担心会成为我们的后患。伯颜说:行军打仗时,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不紧急的,我是很清楚的。一味的攻取城池,是下策啊。大军一旦出动,难道目标仅仅是为了攻取一座城池吗。于是就舍弃攻打郢州,顺流而下。伯颜亲自负责殿后,随从将士不超过百人。十月戊午,部队在大泽中行进,郢州将领赵文义、范兴率领二千骑兵来偷袭,伯颜还来不及穿上铠甲,急忙率领部队迎头攻击他们。亲手杀死了文义,捉拿到范兴后也杀了。

丙戌,驻扎在复州,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要求清点查看仓库和军队名册,派遣官员镇守并安抚百姓,伯颜没有接受这个意见,并晓谕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军令者按照军法论处。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过来询问渡江的时间,伯颜没有回答。第二天又来,伯颜又没有回答,于是阿术亲自前来,伯颜说:渡江南下这是重大的军机,皇上把它交给我们两个人,可以让其他人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吗。于是暗中约定时间才离开。乙未,军队驻扎在菜店。丁酉,他前往汉口观察敌人的防务情况。宋朝淮西制置使夏贵等,用万艘战舰,分别据守要害之处,伯颜的军队不能越过敌军的防务而前进。于是就指挥军队围攻汉阳的宋军,并扬言说要由汉阳渡江南下,夏贵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调遣军队支援汉阳。伯颜于是乘汉口防守空虚而发兵进攻,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人奉命出使宋朝,向伯颜请求派兵自卫。伯颜说:出使的人靠的是语言能力而不是靠随从武士,随从武士多,只能徒然使出使的事情受到牵累。希贤坚决请求,最后答应给他派兵护卫。世祖驾崩,伯颜掌管百官,听命于朝廷,正好有盗窃内府银钱的人被抓住,宰执认为盗贼是希望逢新王登基将大赦天下而故意偷盗,所以想杀掉他。伯颜说:什么时候没有盗贼呢?现在根据谁的命令来杀掉他们?大家都佩服他有见识。

    伯颜有很深的谋略善于决断,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宋朝,就好像是率领一个人一样,众将领对待他像对待神明一样。伐宋事情完成后回朝,他的行装仅仅是一些衣服被子而已,也从来不夸口言说自己的功劳。死于大德八年,追封为淮安王,谥号忠武。

14.⑴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⑵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4分)

16.(1)调查结果表明,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已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两种拜年方式。

   (2)快捷简便的拜年方式越来越受欢迎。(4分)

17.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而实施的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4分)

18.概括:外来语侵蚀汉语比较严重。或:英文大量夹杂在汉语行文中,不伦不类。

观点:要捍卫本民族汉语言的纯洁性,杜绝外来语的不断侵蚀。(意思大体对即可)(4分)

19.(4分)(1)指的是高原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坚强、痴气、真性情与灵气。

   (2)民歌中蕴含着高原人的林密草茂、水沛土肥和经济腾飞的美好梦想。(每句2分)

20.(6分)高原的地理条件决定民歌的风格,民歌的风格反映了高原人的生存环境。(2分,每点1分)恶劣的环境使得民歌凝重、悲怆、荒凉;在商品经济下,民歌渐渐荒落;当人们认识到要保护生存环境时,民歌变得明朗起来。(4分,答出1点得2分)

21.(4分)看到了树林,听到了悠远、明快的歌声(1分);拨开了一直困扰着我的陕北民歌在历史与现实里的迷雾(2分);想到了高原的美好未来(1分)。

22.(4分)①有必要。因为民间艺术中积淀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新艺术应该在借鉴吸收传统艺术基础上才能创新发展。②没必要。传统艺术有产生的土壤,如果土壤没有了,艺术的消失也是必然的,抢救徒劳无益;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符合历史发展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