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通过上述处理.得到物体从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1)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右图设计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
如图如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重力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
 
,通过光电门时的
 
,试探究重力做的功
 
与小球动能变化量
 
的定量关系.
请在①②空格处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和对应符号;在③④空格处填写数学表达式.
(2)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进行如下操作并测出如下数字.
①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为0.50kg;
②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为10.0mm;
③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为80.80cm;
④电磁铁先通电,让小球吸在开始端.
⑤电磁铁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
⑥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
 
m/s.
⑦计算得出重力做的功为
 
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
 
J.(结果保留三位数字)
(3)试根据(2)对本实验下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①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了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

       设质量为m(已测量)的小球在重力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____________,通过光电门时的___________,试探究外力做的功___________与小球动能变化量__________的定量关系。 

       请在前两空格处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和对应符号;在后两空格处填写数学表达式。

       ②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并测出如下数字:

       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m=0.50kg,用游标尺测出小球的直径d=1.00cm,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h=80.80cm,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_m/s。小球从电磁铁处下落到经过光电门时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_________J。(g取1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根据②中计算出的数据得出本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1)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右图设计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
如图如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重力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______,通过光电门时的______,试探究重力做的功______与小球动能变化量______的定量关系.
请在①②空格处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和对应符号;在③④空格处填写数学表达式.
(2)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进行如下操作并测出如下数字.
①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为0.50kg;
②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为10.0mm;
③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为80.80cm;
④电磁铁先通电,让小球吸在开始端.
⑤电磁铁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
⑥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m/s.
⑦计算得出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数字)
(3)试根据(2)对本实验下结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物体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越来越大,为了“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我们提供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1)某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右图设计一个本实验情景的命题:
如图如示,质量为m的小球在重力mg作用下从开始端自由下落至光电门发生的______,通过光电门时的______,试探究重力做的功______与小球动能变化量______的定量关系.
请在①②空格处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和对应符号;在③④空格处填写数学表达式.
(2)某同学根据上述命题进行如下操作并测出如下数字.
①用天平测定小球的质量为0.50kg;
②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为10.0mm;
③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为80.80cm;
④电磁铁先通电,让小球吸在开始端.
⑤电磁铁断电时,小球自由下落.
⑥在小球经过光电门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球经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为2.50×10-3s,由此可算得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m/s.
⑦计算得出重力做的功为______J,小球动能变化量为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数字)
(3)试根据(2)对本实验下结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一人通过大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用细线拉一质量为m的物体,开始时手拉的绳头在滑轮正下方H处,当保持这一高度向右走,人的速度恒为v.试求在从A点走到B点的过程中:
(1)物体上升的高度;
(2)人对物体所做的功.
解:(1)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h=H/Sin30°-H/Sin60°
(2)由动能定理和题意条件可得:
W-mgh=
1
2
mVB2-
1
2
mVA2
VB=VA=V
上述解法正确吗?若你认为是正确的话,则解出其结果,若你认为不正确的话,则列式解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转变成可裂变的(金属钚),质量数增加1,一定是吸收一个快中子变成铀239,再转变成时核电荷数增加2,因此是发生了两次β衰变,AC错B正确;钚239是中子数为239-94=145,铀238的中子数为238-92=146,因此钚239比铀238少一个中子,D错。

2.B  解析:随水银柱上升,水银柱的长度变短,气体压强变小,当水银被全部推出管外后,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为最小,A错;水银柱缓慢上升时,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同时气体体积增大,对外做功,由可知,,B正确;在水银被从管中突然全部推出过程中,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但吸热较慢因此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小,C错;若在端面a上升到前停止加热,气体温度下降,V减小,水银柱下降,但当气体温度回到初始状态时,压强比初始状态小,气体柱比初始状态长,D错。

3.AC  解析:由图可知,车的初速度等于,在时间内,车的位移为,则车的位移为。若时刻相遇,则,A项正确;若时刻相遇,由图象可知,为阴影部分对应的距离,即,由图象中的对称关系,下次相遇的时刻为,C正确B项错;若时刻相遇,之后,不能再次相遇,D错。

4.B  解析:在物块下滑过程中重力对物块的冲量为15N?s,故下滑时间为s,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N,故支持力的冲量,A错;物块从静止下滑,斜面对物块的滑动摩擦力N,其冲量为,B正确;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一定小于物块的重力,所以其冲量一定小于重力的冲量,C错;物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量等于外力的总冲量,一定小于重力的冲量,D错。

5.C  解析:水流做平抛运动,水平位移,代入解得,即得(d>0,舍去),因此当H一定时,有关,A错;若一定,则H减小时d增大,B错;若H一定,增大时,d也应该增大,C正确;若d一定,H减小时,应该减小,D错。

6.ACD  解析:对A、B整体和P,受力如图(a)(b),其中。若保持B的半径不变,而将B改变密度较大的材料制作,则角不变而B的质量增大,均增大,A正确;对B,受力如图(c),,设墙对A的支持力为。若保持A的质量不变,而将A改用密度稍小的材料制作,则A的半径增大,角减小,增大,C正确;(减小,减小,减小,)。 若保持B的质量不变,而将B改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作,则B的半径增大,增大,减小,不变,不变,增大,D正确。

7.B  解析: O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所需时间为,因此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为,即OP、OP’为,因此P、P’两点间距离为半个波长,但由于波是以O为波源向左右传播的,左右对称点振动总相同如图2-3-1c所示,A错;波传到Q’需要半个周期,而当Q’到达负向最大位移时又需,因此O点振动时间为,所走路程为cm,B正确;波动传播的是振动的运动形式,质点并不沿传播方向向前传播,C错;同种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即,当O质点振动周期减为2s,则O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的时间为0.5s,波向左、右传播的距离为,P点还没有振动,D错.

8.BD           9.D             10.A

11.AD  解析:AD两图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放在最左端时,电源被短路而烧坏;BC两图中,供电电路正确,B图虽然电流表和电压表接错位置,但由于串联的电压表内阻较大,不会烧坏电流表;C图则可测较大电阻的阻值。

12.(1)作图法 ;(2)画出s-t(如图线s-t(如图线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甲为直线,物体从A到B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从图线的斜率可求得:    

从乙图中无法直接判断s、t之间的关系,但是该图线接近于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通过转换变量来进行,即作s-t2图线,为此求得表格如下:

时间t(s)

0.89

1.24

1.52

1.76

1.97

新变量t2(s2)

0.79

1.54

2.31

3.10

3.88

位移s(m)

0.25

0.50

0.75

1.00

1.25

 

依据上表中的t2、s数据可作图线丙。从图像中看出s与t2呈线性变化关系,由图中斜率求得,即

(3)从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3.解析:对质子火箭发动机,加速每一个质子的过程

                                                  ①

       对任意一段时间内通过质子的总电荷量为q,总质量为M,由能量关系:

                                              ②

       由动量定理得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④

14.(1)轮缘转动的线速度: (2分)

(2)板运动的加速度:  (2分)

板在轮子上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  (1分)

板在做匀加速运动的全过程中其重心平动发生的位移为:

   (1分)

板在做匀速运动的全过程中其重心平动发生的位移为:

  (1分)

因此,板运动的总时间为:   (2分)

(3)由功能关系知:轮子在传送木板的过程中所消耗 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成了木板的动能,另一部分因克服摩擦力做功转化成了内能,即:

木板获得的动能:  (1分)

摩擦力做功产生的内能:  (2分)

加速过程木板与轮子间的相对位移:

   (1分)

消耗的机械能:  (2分)

联立上述四个方程解得:

  (1分)

15.解析:⑴正、负电子均经过次加速后才从加速器射出,故

       ①

      ②

时刻负,在之间加速正电子,则时刻在之间加速负电子,且正、负电子在加速器中运动的时间相同,因此射出的时间差即为    ③

⑶由于金属圆筒的静电屏蔽作用,筒内场强为零,电子在每个圆筒中都做匀速运动,要使电子每经过两筒缝隙时都能被加速,运动时间应满足    ④

电子第一次被加速后的速度即通过时的速度,因此

           ⑤

同理可得

              

               …………

解得

16.解析:⑴设导体棒MN下滑的距离为,导体棒下滑时受三个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②

线框被导体棒MN分成并联的两部分,对MN两端的总电阻为

                  ③

时速度为代入得             ④

⑵当导体棒的加速度为零时,由①得                      ⑤

由②③代入              ⑥

联立⑤⑥得                   ⑦

⑶假设导体棒以速度匀速运动,虽然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区域Ⅰ中相反,但由楞次定律和左手定则可知,安培力仍沿斜面向上,则有

                 ⑧

由于为常量,因此当最大,而式中,因此当增大时减小,若不变,则速度一定减小,要保持速度不变,则由⑦⑧得

                ⑨

                                       ⑩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