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5(2)小车滑行时所受摩擦阻力较大 (3) 使导轨倾斜一定的角度以平衡摩擦力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8年石家庄二中期中)(12分)(1)在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波波长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和双缝的中心均位于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和双缝竖直并且互相平行.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单缝得到干涉图样如图。用测量头上的游标卡尺去测量,转动手轮,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明纹对齐,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分别为              mm、                   mm,若双缝间距d=0.500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50.00 cm,则单色光的波长为                 m 。(波长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利用上图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仅增大单缝和双缝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B.仅增大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C.仅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实验时应调节各器件共轴,否则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与雪地间形成一个

暂时的“气垫”,从而大大减小雪地对滑雪板的摩擦,然而当滑雪板相对雪地速度较小时,与雪地接触时间

超过某一值就会陷下去,使得它们间的摩擦力增大。假设滑雪者的速度超过4m/s时,滑雪板与雪地间的动

摩擦因数就会由μ1=0.25变为μ2=0.125。一滑雪者从倾角θ=37°的坡顶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滑至坡

底B(B处为一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一段水平雪地,最后停在C处,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坡长L=26m,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滑雪者从静止开始到动摩擦因数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2)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

(3)滑雪者在水平雪地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汽车原来以5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0.4 m/s2,则:

(1)汽车刹车后经多少时间停止?滑行距离为多少?

(2)刹车后滑行30 m经历的时间为多少?停止前2.5 s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少?

【解析】:(1)v0=5 m/s,v=0,

a=-0.4m/s2

根据运动学公式vv0at

t== s=12.5 s

v2v=2axx== m=31.25 m.

(2)根据xv0tat2,有

30=5t-×0.4t2[来源:]

解得t1=10 s,t2=15 s(舍去)

汽车的运动可以逆向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停止前2.5 s内滑行的距离

x′=at2=×0.4×2.52 m=1.25 m.

或:结合第(1)问,停止前2.5s内滑行的距离

x′=(31.25-30) m=1.2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题作答,如都作答则按B、C两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12分)

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套在烧瓶颈上,封闭了一部分气体,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图。

(1)(4分)在气球膨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密闭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

B.该密闭气体组成的系统熵增加

C.该密闭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重力而产生的

D.该密闭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2)(4分)若某时刻该密闭气体的体积为V,密度为ρ,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密闭气体的分子个数为   ▲   

(3)(4分)若将该密闭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球逐渐膨胀起来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了   0.6J的功,同时吸收了0.9J的热量,则该气体内能变化了  ▲  J;若气球在膨胀过程中迅速脱离瓶颈,则该气球内气体的温度  ▲  (填“升高”或“降低”)。

B.(选修模块3—4) (12分)

(1)(3分) 下列关于光和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B.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光的偏振说明光波是横波

(2)(4分) 三种透明介质叠放在一起,且相互平行,一束光在Ⅰ和Ⅱ两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后,射向Ⅱ和Ⅲ两介质界面,发生折射如图所示,设光在这三种介质中的速率v1v2v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v1>v2>v3                                     B.v1>v3>v2    C.v1<v2<v3   D.v2>v1>v3

(3)(5分) 如图所示,某列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虚线为t=0.3s(该波的周期T>0.3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0时刻质点P正在做加速运动,求质点P振动的周期和波的传播速度。

C.(选修模块3—5)(12分)

(1) (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康普顿效应和电子的衍射现象说明粒子的波动性

B.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用来估算原子核半径

C.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

D.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减小

(2)(4分)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他们的发明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和K的为光电管,其中A为阴极,K为阳级。理想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指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10.5eV的光照射阴极A,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有的示数为6.0V;现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4.5eV

B. 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计的读数不为零

C. 若用光子能量为12eV的光照射阴极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变大

D. 若用光子能量为9.5eV的光照射阴极A,同时把滑片P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一定不为零

(3) (5分) 静止的镭核发生衰变,释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E0 ,假设衰变时能量全部以动能形式释放出来,求衰变后新核的动能和衰变过程中总的质量亏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模块3-3 试题( 12 分)

(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每选错一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当一定质量的气体吸热时,其内能可能减小

(B)玻璃、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晶体,木炭是非晶体

(C)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D)当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受其它分子作用力的合力总是指向液体内部

(E)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气体的分子数和气体温度有关

 

(2)(8分)如右图,体积为V、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气缸顶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气缸内密封有温度为、压强为的理想气体.分别为大气的压强和温度.已知:气体内能U与温度T的关系为为正的常量;容器内气体的所有变化过程都是缓慢的.求

(ⅰ)气缸内气体与大气达到平衡时的体积

(ii)在活塞下降过程中,气缸内气体放出的热量Q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