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和差化积公式得2sin=2sinB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有三个并排放在一起的正方形,.

(1)求的度数;

(2)求函数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候的x值。

【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三角函数的两角和差的三角公式的运用以及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

(1)妨设正方形边长为1,易知,可得得到结论。

(2)可知y的最大值,进而得到x的取值集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解某班学生喜爱打羽毛球是否与性别有关,对本班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列联表:

 

 

喜爱打羽毛球

不喜爱打羽毛球

合计

男生

 

5

 

女生

10

 

 

 

 

 

50

 

 

 

 

 

已知在全部50人中随机抽取1人抽到不喜爱打羽毛球的学生的概率

(1)请将上面的列联表补充完整;

(2)是否有99.5%的把握认为喜爱打羽毛球与性别有关?说明你的理由;

(3)已知喜爱打羽毛球的10位女生中,还喜欢打篮球,还喜欢打乒乓球,还喜欢踢足球,现在从喜欢打篮球、喜欢打乒乓球、喜欢踢足球的6位女生中各选出1名进行其他方面的调查,求女生不全被选中的概率.下面的临界值表供参考: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参考公式:其中.)

【解析】第一问利用数据写出列联表

第二问利用公式计算的得到结论。

第三问中,从6位女生中选出喜欢打篮球、喜欢打乒乓球、喜欢踢足球的各1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如下:

 

基本事件的总数为8

表示“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表示“全被选中”这一事件,由于 2个基本事件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

解:(1) 列联表补充如下:

 

 

喜爱打羽毛球

不喜爱打羽毛球

合计

男生

20

25

女生

10

15

25

合计

30

20

50

(2)∵

∴有99.5%的把握认为喜爱打篮球与性别有关

(3)从6位女生中选出喜欢打篮球、喜欢打乒乓球、喜欢踢足球的各1名,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如下:

 

基本事件的总数为8,

表示“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表示“全被选中”这一事件,由于 2个基本事件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函数.

(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Ⅱ)设,证明:对任意.

    1.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交它的外接圆于点

(Ⅰ)证明:∽△;

(Ⅱ)若的面积,求的大小.

证明:(Ⅰ)由已知条件,可得∠BAE=∠CAD.

因为∠AEB与∠ACB是同弧上的圆周角,所以∠AEB=∠ACD.

故△ABE∽△ADC.

(Ⅱ)因为△ABE∽△ADC,所以,即AB·ACAD·AE.

SAB·ACsin∠BAC,且SAD·AE,故AB·ACsin∠BACAD·AE.

则sin∠BAC=1,又∠BAC为三角形内角,所以∠BAC=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有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①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②
由①+②得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③
α+β=A,α-β=B 有α=
A+B
2
,β=
A-B
2

代入③得 sinA+cosB=2sin
A+B
2
cos
A-B
2

(1)类比上述推理方法,根据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证明:cosA-cosB=-2sin
A+B
2
sin
A-B
2

(2)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cos2A+cox2C-cos2B=1,直接利用阅读材料及(1)中的结论试判断△ABC的形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福建模拟)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有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①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②
由①+②得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③
令α+β=A,α-β=B有α=
A+B
2
,β=
A-B
2

代入③得 sinA+sinB=2sin
A+B
2
cos
A-B
2

(Ⅰ)类比上述推证方法,根据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证明:cosA-cosB=-2sin
A+B
2
sin
A-B
2

(Ⅱ)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cos2A-cos2B=2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
(提示:如果需要,也可以直接利用阅读材料及(Ⅰ)中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