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被誉为“市场经济宪法 的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我国行业垄断已经逐步被打破.打破行业垄断有利于①企业公平竞争.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②发挥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③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价格公开.公正.使消费者得到实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D

C

D

C

C

B

B

C

A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B

C

A

C

B

B

D

B

C

A

B

C

 

 

二、主观题(50分)

26.(1)19世纪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煤和石油的使用呈上升趋势;整个20世纪煤炭的使用呈下降趋势,石油的使用处于高位,但在本世纪未开始呈下降趋势;2l世纪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呈上升趋势。(3分)

(2)①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浙江能源供应趋紧,生产资料价格一路走高,使得一部分弱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另一方面又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4分)

②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浙江钢铁、化工等高耗能的产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浙江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又促使浙江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浙江的能源结构,发展节能型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分)

(如答“高油价将带动整体经济运营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上涨,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可得2分,但该点总得分不得超过8分)

 

27(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2分)

(2)①差距过大说明广大农民、工人以及一部分其他从业者不能合理地享受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成果,必然伤害他们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的积极性。(2分)

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居民收入过低,造成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2分)

③分配不公导致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严重地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2分)

(3)①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分)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2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2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分)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2分)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2分)

 

28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2分)②完善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2分)③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是明晰产权,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分)④维护家庭承包经营的长期性和维护承包经营的物权性,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2分)。⑤维护承包经营的物权性,有利于林业资源通过市场进行优化配置。(2分)

 

29(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因此,认为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观点是正确的。(2分)

(2)国家赋予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不容推卸的。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2分)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力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2分)权力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辨题认为先确保权利再履行义务的观点是不科学的。(2分)

(3)根据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