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我国荒漠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成因(2)C所示地区出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B.土壤盐碱化和次盐碱化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 D.气候变暖.蒸发旺盛.已成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E.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3)B地是荒漠化较快的地区.防治荒漠化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分)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下图Ⅰ所示地区进行长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地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1)通过对上图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下图Ⅱ所示的特点,并且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

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的原因。(4分)
(2)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和地图等资料了解到图Ⅰ中A、B、C所在的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石漠化”现象。石漠化是指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试从地形条件、岩性特征、地质作用、气候条件角度综合表述这些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8分)
(3)图Ⅲ中的等值线是图Ⅰ中D城市周围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则此等值线最有可能表示(     ) (2分)

A、等高线,单位:米
B、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单位:焦耳
C、年雾日数等值线,单位:日
D、7月均温等温线,单位:°C      
从图Ⅲ等值线的数值特征看,D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一个高值区,简述该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分)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下图Ⅰ所示地区进行长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地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1)通过对上图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下图Ⅱ所示的特点,并且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

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的原因。(4分)

(2)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和地图等资料了解到图Ⅰ中A、B、C所在的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石漠化”现象。石漠化是指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试从地形条件、岩性特征、地质作用、气候条件角度综合表述这些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8分)

(3)图Ⅲ中的等值线是图Ⅰ中D城市周围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则此等值线最有可能表示(     ) (2分)

A、等高线,单位:米

B、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单位:焦耳

C、年雾日数等值线,单位:日

D、7月均温等温线,单位:°C      

从图Ⅲ等值线的数值特征看,D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一个高值区,简述该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下图Ⅰ所示地区进行长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地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1)通过对上图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下图Ⅱ所示的特点,并且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
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和地图等资料了解到图Ⅰ中A、B、C所在的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石漠化”现象。石漠化是指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试从地形条件、岩性特征、地质作用、气候条件角度综合表述这些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Ⅲ中的等值线是图Ⅰ中D城市周围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则此等值线最有可能表示______。
(填字母)
A.等高线,单位:米
B.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单位:焦耳
C.年雾日数等值线,单位:日
D.7月均温等温线,单位:°C
从图Ⅲ等值线的数值特征看,D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一个高值区,简述该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求。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C地粮食生产的特点,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下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C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乙。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4)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下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单项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D

B

C

A

B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A

B

C

A

A

B

A

C

 

双项选择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C

AB

AC

AB

AD

BD

CD

AB

AC

BC

 

综合题

31.(16分)

(1)广东、海南和台湾(2分)   台湾海峡及其以南(或东南沿海)(2分)   北(1分)   浙江(上海)(2分)

(2)浙江(1分);9(2分)

(3)广东(1分);浙江(1分)  BC(2分)

(4)风暴潮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内可使海堤决口,海水倒灌侵入城镇乡村,造成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海水淹没农田,污染淡水资源;破坏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台风巨浪严重影响海上捕捞和海洋开发,危害渔民和海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风暴潮形成的特殊沉积过程,造成沿海港口的淤积,对海洋运输产生影响; 由于风暴潮使海面水位升高,如果沿海堤围不牢或高度偏低,则会引起海水倒灌灾害,海水倒灌造成的土壤盐渍化也给沿海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后果。(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高于本小题得分,3分)

32.(16分)

(1)A(2分)  该地段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这里是城市中商业、金融、服务集中,交通线路汇集,街区繁华,人流稠密,文化娱乐设施齐备的城市中心区。(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高于本小题得分,4分)

(2)港口(2分)  科技(2分)

(3)滞后城市化(2分)  城市功能结构单一;旧城区的改造;娱乐、休闲、服务设施的不足(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高于本小题得分,4分)

33.(18分)

(1)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较低。(2分)  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处平原,地形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2分)

(2)D(2分)

(3)人口少,村庄规模小,道路为田间的小道且数量少,面积较小的池塘呈半合围状分布于房屋东侧和后侧。(2分)

(4)农田面积不断减少;房屋占用土地不断增加,2000年后出现大量空房;交通建设用地增加,逐步形成网状;池塘由连片的水域逐步为住宅和道路所分割。(3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吴楼村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收入增加,不断建设房屋来改善居住条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户籍政策的改变,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导致该村房屋大量空废。(3分)

(5)吴楼村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规模变小;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口不断增加。(2分)

(6)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农村居民耕地保护的意识;科学预测村庄未来人口的规模,划定农村居民点的建设范围,有规划地建设住房,节约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加强对村庄建设的合理规划等。(2分)

 

34.(12分)

(1)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3分)

(2)D(3分)

(3)地质结构复杂,建造时常遇到地陷、地下水渗漏等问题;地价高,征地困难,使地铁造价昂贵;工程屏蔽,造成城市交通阻塞(6分)

 

35.(8分)

(1)BCE(2分)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2分)

(2)暴(2分)   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1分),滑坡常发区一般为(全年、季节性)降水丰富的地区(1分)。

 

36. (10分)

(1)规律: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或西北与华北地区)。(2分)

   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天气。(2分)

(2)ABE (3分)

(3)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挖、滥牧和过度开垦;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合理用水;加强区域合作。(3分)

 

37. (10分)

(1)较快上升     220(200-240之间)   大于 (3分)

(2)ABE (3分)

(3)条件: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旅游意愿强。(2分)

     意义:有利国民休闲,促进消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