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NC的距离为: 1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0?成都一模)(1)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得出的纸带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点开始,依次测出A、B、C各点与O点之间的距离为d1=1.21cm,d2=2.62cm,d3=4.23cm,则打B点时纸带的速度为
0.151
0.151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0.2
0.2
m/s2

(2)如图2所示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到的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甲图是振子静止在平衡位置的照片,乙图是振子被拉至左侧距平衡位置20cm处放手后的频闪照片,已知频闪的频率为10Hz,则振子振动周期为T=
1.2
1.2
s;振子在第一次通过平衡位置后
T12
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10
10
 cm.
(3)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4mL的纯油酸溶液滴入20L无水酒精溶液中充分混合.注射器中1mL的上述混合溶液可分50滴均匀滴出,将其中的1滴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3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油酸膜的面积约是
8×10-3
8×10-3
m2,已知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4×10-6mL,油酸分子的直径
5×10-10
5×10-10
m.(结果均取一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有光源、遮光筒和其它元件,其中a、b、c、d各装置的名称依次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C
C
.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的方法是
减小双缝间距离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减小双缝间距离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A.a单缝  b滤光片c双缝d光屏
B.a单缝  b双缝  c滤光片d光屏
C.a滤光片b单缝c双缝d光屏
D.a滤光片b双缝c单缝d光屏
在实验中,测量头示意图如图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测量头的读数为
1.630
1.630
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由测量头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第一条到第五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0.960 mm,已知双缝间距为d=1.5 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1.00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λ=
360
360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头示意图如图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剖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测量头的读数为
 
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由测量头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第一条到第五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0.960mm,已知双缝间距为d=1.5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1.00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λ=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1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某次实验时,该同学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纹的中心,如图2 所示,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2.270
2.270
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纹的中心位置,再次从螺旋测微器上读数.若实验测得4条亮纹中心间的距离为△x=0.960mm,已知双缝间距为d=1.5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1.00m,则对应的光波波长λ为
4.8×10-7m
4.8×10-7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7甲所示,a、b分 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 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8乙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木板固 定在水平面上,木板的左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右端与滑块接触,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现使弹簧解除锁定,滑块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后水平向右运动,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 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2.0×10-2s和t2=5.0×10-2s宽度为d=5.50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
2.75
2.75
m/s,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
1.10
1.10
m/s.(精确到0.01m/S)(2分)
(1)若用米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1.20m,则可求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27
0.27
 (精确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