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和0. B.0和1. C.0和0. D.1和l.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 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①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q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则当q=60°时,s为 ___________m;若悬线长L=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h=___________m。

(2) 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6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所示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

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下图所示:

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设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阻力恒定,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该电动小车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_m/s。

车所受阻力为_____________N。

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①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q,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q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则当q=60°时,s为___________m;若悬线长L=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OO′=h=___________m。

(2) 某兴趣小组为测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6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所示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

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下图所示:

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设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阻力恒定,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                 该电动小车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_m/s。

②                 车所受阻力为_____________N。

③                 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___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2)(4分)请将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补充完整。   
He +NO +                ②U +nXe +Sr +         

(3)(4分)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首次参赛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喜获铜牌,如图为中国队员投掷冰壶的镜头。假设在此次投掷中,冰壶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 m/s的速度与对方的静止冰壶发生正碰,碰后中国队的冰壶以0.1 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对方冰壶获得的速度为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2分)如图所示,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读数是____mm

(2) (6分)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除了斜槽、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两个小球、白纸、复写纸、圆规、铅笔等外,下列哪些器材是本实验需要的?____。
A.游标卡尺 B.秒表  C.刻度尺  D.天平  E.弹簧秤  F.重垂线
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B. 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可以不水平
C. 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
D. 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E. 不放被碰小球时,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滚下,实验1次,放上被碰小球时,要重复实验10次
(3) (9分)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测量对象为一节新干电池。

①由于新干电池内阻太小,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时,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是_____。
A.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都很明显
B.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都不明显
C. 电流表示数变化明1,电压表示数变化不明显
D. 电流表示数变化不明显,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
②为了提高实验精度,采用图乙所示电路。器材有:量程3V的电压表V;量程0.15A的电流表A1(内阻约1Ω);量程0.6A的电流表A2(内阻约1Ω);定值电阻R0(阻值未知,约10Ω);滑动变阻器R(0?10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电流表应该选用______(选填"A1”或“A2” )。
开始实验之前,S1 ,S2都处于断开状态。闭合S1, S2接1,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读数U0,电流表读数I0; S2接2,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新电池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______,内阻的表达式r=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相连,打点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 ,小桶及砝码的总质量为m2,实验过程中用小桶和砝码受到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
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D.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图像
②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一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_______。(选填“甲”、“乙”、“丙”)
③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________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在“测定某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中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如图所示,则电阻丝的直径是________ mm.

②用多用表的欧姆挡粗测电阻丝的阻值,已知电阻丝阻值很大,约为20kΩ。下面给出的操作步骤中,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挡调零旋钮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挡的零刻度
b.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丝的两端,读出阻值后,断开两表笔
c.旋转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的“×1 k”挡
d.旋转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OFF”挡,并拔出两表笔
③若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精确测量此电阻丝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下列可供选用的器材: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50 kΩ)
电流表A1(量程200 μA,内阻约200 Ω)
电流表A2(量程5 mA,内阻约20 Ω)
电流表A3(量程0.6 A,内阻约1 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值500 Ω)
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约0.2 Ω)
开关S导线
a.在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代号).
b.在虚线框中画出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④根据上面测得的数据,即可求出该电阻丝的电阻率,若测得电阻丝长度为L,直径为d,在③中正确操作后得到电压表示数为U,电流表示数为I,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D

D

D

C

二、多项选择题(30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答案

CD

AD

ABD

AD

AB

CD

三、填空题(40分,每空2.5分)

12、变大、变大        13、30、1           14、v、3v             15、24d/7、4┱3

16、3┱2、1┱1        17、变大、变大      18、60°、4/3      19、9000、160

四、计算题(60分)

20、(10分)

(1)正确。                                                        (2分)

ab杆在正中间时,外电阻最大,Rm=0.15,r=0.1,            (1分)

                                     (1分)

                           (2分)

(2)错误。                                                        (2分)

线框MNPQ的电功率P就是电源输出功率,当Rr时,P最大,而ab杆在正中间位置的两侧某处,均有Rr

所以,线框MNPQ的电功率P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再变小。    (2分)

 

21、(12分)

(1)P1P0hP0h  h2cm∴L6cm                   (2分)

(2)P178cmHgP280cmHgL2(8+2+2)cm12cm          (1分)

,即:  ∴T2=420K                 (4分)

(3)当AB管中水银柱上表面恰好上升到管口时,高度差最大。L328cm。 (1分)

等压变化,,即:,∴T3=980K                  (4分)

 

22、(12分)

解:(1)                  (1分)

                                           (1分)

                       (2分)

(2)        (2分)

              (2分)

                              (1分)

(3) (1分), (1分),    (1分)

23、(12分)

(1)B处绳被拉直时,绳与杆夹角=45°,

,                 (2分)

                                     (2分)

(2)此时,B绳拉力为TB=2mg,A绳拉力不变,

,                   (2分)

                                        (2分)

(3)小球在最高位置运动时,=60°,

,得:                  (1分)

                      (1分)

                                      (2分)

24、(14分)

(1)当时,棒匀速运动,

     ∴                         (4分)

(2)        代入数据,得:         (3分)

(3)           ∴                                (3分)

(4)                        (1分)

,                                 (1分)

                        (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