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气象灾害更为频繁. 材料一:图9.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图.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C    2.D    3.B    4.A    5.B    6.C    7.D    8.C    9.C    10.A

11.C   12.B   13.D   14.C   15.A   16.B   17.A   18.C   19.A   20.D

21.C   22.B   23.B   24.C   25.D   26.A   27.B   28.B   29.C   30.C

31.D   32.A   33.C   34.D   35.B

36.(36分)

   (1)俄罗斯铁路在欧洲和亚洲分布不均衡。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呈东西分布,集中分布在南部。原因:俄罗斯欧洲部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所以铁路网密集;亚洲部分东西跨度大,北部气候寒冷,冻土广布,人口稀少;南部气候较温暖,人口、城镇、矿产较多,运输量较大。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均衡。(14分)

   (2)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中高纬度,冬季漫长严寒。索契位于俄罗斯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北部大高加索山脉削弱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部黑海有增温作用,冬季气温偏高;索契南临黑海,冬季受西风影响,北临大高加索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地积雪量大,适于滑雪。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黑海形成高压中心,加剧了高压的形成,降水少,日照充足,享受阳光、海滩。(12分)

   (3)优势:本区介于俄罗斯东西两大地带的分界线处;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西伯利亚铁路等在这里交汇,交通便利;人口较密集,技术力量雄厚;十月革命期间是前苏联的后方战略基地。(五选四)  劣势:水资源不足。

37.(32分)

   (1)主要特征:自足性(经济自给)、封闭性、等级性(不平等)等:(4分)关系:农业社会不存在民族主义。(2分)理由:农业社会的国家缺乏主权观念;农业社会的人民缺乏民族意识。(6分)

   (2)主要特征:开放性、平等性、民主性等;(6分)

       关系:民族主义是近代国家产生的基础。近代国家的建立强化了民族主义。(4分)

       美国: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在经济上建立了统一的市场,形成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觉醒,最终以独立战争的方式建立了近代国家;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6分)

   (3)认识:民族主义是近代化的产物;民族主义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特点等。(4分)

38.(34分)

   (14分)(1)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调节就业结构,拓宽就业信息交流渠道(2分);②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总量(1分);⑨发展第三产业(1分);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分);⑤鼓励扶持中小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2分);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1分);⑦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民工就业(2分);⑧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1分):⑨完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2分);⑩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1分)。

   (2)(10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应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分)。解决就业问题,应着眼于全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把促进增长与扩人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分)

    部分构成并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应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3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就业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国整体状况,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所以必须把它放在突出位置(2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是正确务实,符合实际国情的(1分)。

   (3)(10分)①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决定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2分)。②国家要为公民着想,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保证劳动者平等地享有就业的权利(2分),同时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劳动者实现劳动就业创造有利条件(2分);③公民也要为国家着想,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国家分担困难(2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劳动技能),转变就业观念,同时挖掘自身潜力自主创业,自谋职业(2分)。

39.(58分)

   (1)(8分)华北平原一春季;长江下游地区一夏季;广东、广西及海南一冬季

   (2)(12分)自然原因:7、8月副热带高压脊(2分)控制下,降水少,容易产生伏旱。(2分)尤其,此时台风活动(2分)少时,伏旱加重。社会原因:耕地复种指数增大(熟制增加),灌溉面积扩大,农田需水量增大。(2分)我国南方人口增加、稠密,生活的用水量持续增大,(2分)工业的发展,工业的需水量不断增多(2分)。

   (3)封建经济的高峰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救灾措施能有效落实。(6分)

   (4)(14分)政治腐败,赈灾不力;政治混乱.无力赈灾。(6分)可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救灾;有利于政令的通畅以及救灾措施的推行;易于滋生贪污腐败;地方贫弱无力自救;(8分)

   (5)(10分)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分),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1分),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1分),我们要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1分)。

    在急功近利的发展观、错误的生态价值观的引导下,人类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地球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人类这个肇事者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2分)。在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正确的思想意识指导下,我们不仅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而且它必将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分)。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我们还应努力修正错误的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努力避免人为的灾害和对自然的破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学生如答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可酌情给分。)

    (6)(8分)发挥党的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1分)。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进行科学执政,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等抗灾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2分):同时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从而努力减少“多难”的出现(3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