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河池)2008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该飞船的是长征2F运载火箭,其燃料用偏二甲肼(化学式为
C2H8N2),它在四氧化二氮(化学式为N2O4)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对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行验证并收集氮气.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验证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收集氮气?
[查阅资料](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2)氮气难溶于水.
[设计方案]用下列装置(如图),按一定顺序连接完整,使之尽可能验证或收集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并收集氮气.

该设计的连接顺序为:燃烧后的气体→
B
B
A
A
C
C
.(填序号)
[现象和结论]
(1)该小组同学按合理的连接顺序进行检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和装置B的现象均很明显,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OH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
.装置B中的现象为
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说明产物有
.装置C的作用是
收集氮气
收集氮气

(2)写出A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配平:C2H8N2+2N2O4
 点燃 
.
 
2CO2+3N2+
4
4
H2O
[思维拓展]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物质燃烧的条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物质燃烧的条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写出一点合理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黔东南州)据央视报道: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潜艇,承载14位科学家再次深海科学考察.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净化室内空气.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H2O═4NaOH+O2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2)用A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锥形瓶
锥形瓶
(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3)为了体现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且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a→
c
c
b
b
→d→e→
g
g
f
f
→i.
【实验验证】
(4)用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H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H管口,若发现木条复燃
,证明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检验装置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①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
蒸馏水
蒸馏水
,观察到
有气泡冒出
有气泡冒出
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②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
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观察到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据央视报道: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潜艇,承载14位科学家再次深海科学考察.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3作供氧剂,净化室内空气.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2)用A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                 (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体现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且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a→        →d→e→            →j.

【实验验证】

(4)用                                  ,证明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检验装置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①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②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1)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A装置可用于(填一个具体实验名称,下同)      的实验。B装置可用于         的实验。

②现有稀H2SO4、CuO、Fe粉三种物质,请设计一种制取铜的实验方案并填写下表。

③用水、生石灰、碳酸钠制取固体NaOH,应选用装置(填字母代号)         

(2)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和小亮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共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小亮在实验室用一小块生铁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到生铁表面出现气泡,同时发现反应后的液体中有黑色不溶物。

提出问题:这种黑色不溶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这种黑色不溶物可能含碳。

设计方案:将黑色固体灼烧,如果黑色固体中含碳,就会有        气体生成,要想进一步确定这种气体,可以用                 来检验。

进行实验:小亮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到了预想的结果。

解释与结论:由此小亮得出结论:

① 生铁    碳(填“含”或“不含”);

② 碳与稀盐酸       反应(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据央视报道: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潜艇,承载14位科学家再次深海科学考察.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3作供氧剂,净化室内空气.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2)用A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    (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体现CO2与过氧化钠反应,且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a→    →d→e→    →j.

【实验验证】

(4)用 ,证明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检验装置C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①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②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C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