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或小组在课外完成第 134 页之“ 制作活动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作为对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长期以来,在环保方面给世人留下的似乎是麻烦.2008年奥运,我国承诺“绿色奥运”.本次奥运会环保标志由人与绿树为主要形态.绿色的线条形如舞动的彩带,环绕交错,一笔描出,仿佛茂密的树冠,又似盛开的花朵,充满无限生机和希望,充分体现了自然环保的可持续性发展.树冠与人组成参天大树,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
(一)空气污染与保护
(Ⅰ)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
 
 

(Ⅱ)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1)实现二氧化碳液化,压缩过程将会
 
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原因是
 

(二)水污染与保护
近几年我国不少水域多次发生“赤潮”、“水华”现象,这是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导致的水质恶化现象.
(Ⅰ)河水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假设以C6H10O5表示)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所需氧气的量叫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写出C6H10O5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工厂排放出的无色废水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废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KNO3、Ba(NO32、Cu(NO32、HNO3
第二次 KNO3、Ba(NO32、Mg(NO32、HNO3
第三次 KNO3、Ba(NO32、AgNO3、HNO3
(1)通过观察,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该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到底是否含有Mg2+、Ag+,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作了进一步检验:取样,向其中加入
 
溶液,发现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Ag+,第三次检测结果是不正确的.
(3)加入适量的KOH,可以将废液中的Mg(NO32、HNO3除去,再加入适量的草木灰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其余成分不参与反应),可以将废液中的Ba(NO32除去,并得到一种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为
 

(4)为了防止废液中的钡离子污染环境,该兴趣小组提出了用草木灰提取物处理废水后再排放的建议.他们通过测定得知,该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中Ba(NO32的质量分数为2.61%,已知该厂每天排放的废水为100吨,请通过计算确定每天需要多少吨K2CO3含量为30%的草木灰提取物,才能将废水中的钡离子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作为对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长期以来,在环保方面给世人留下的似乎是麻烦.2008年奥运,我国承诺“绿色奥运”.本次奥运会环保标志由人与绿树为主要形态.绿色的线条形如舞动的彩带,环绕交错,一笔描出,仿佛茂密的树冠,又似盛开的花朵,充满无限生机和希望,充分体现了自然环保的可持续性发展.树冠与人组成参天大树,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
(一)空气污染与保护
(Ⅰ)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______,______.
(Ⅱ)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1)实现二氧化碳液化,压缩过程将会______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原因是______.
(二)水污染与保护
近几年我国不少水域多次发生“赤潮”、“水华”现象,这是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导致的水质恶化现象.
(Ⅰ)河水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假设以C6H10O5表示)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所需氧气的量叫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写出C6H10O5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工厂排放出的无色废水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废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KNO3、Ba(NO32、Cu(NO32、HNO3
第二次KNO3、Ba(NO32、Mg(NO32、HNO3
第三次KNO3、Ba(NO32、AgNO3、HNO3
(1)通过观察,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该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到底是否含有Mg2+、Ag+,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作了进一步检验:取样,向其中加入______溶液,发现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Ag+,第三次检测结果是不正确的.
(3)加入适量的KOH,可以将废液中的Mg(NO32、HNO3除去,再加入适量的草木灰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其余成分不参与反应),可以将废液中的Ba(NO32除去,并得到一种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为______.
(4)为了防止废液中的钡离子污染环境,该兴趣小组提出了用草木灰提取物处理废水后再排放的建议.他们通过测定得知,该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中Ba(NO32的质量分数为2.61%,已知该厂每天排放的废水为100吨,请通过计算确定每天需要多少吨K2CO3含量为30%的草木灰提取物,才能将废水中的钡离子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高淳县一模)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作为对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长期以来,在环保方面给世人留下的似乎是麻烦.2008年奥运,我国承诺“绿色奥运”.本次奥运会环保标志由人与绿树为主要形态.绿色的线条形如舞动的彩带,环绕交错,一笔描出,仿佛茂密的树冠,又似盛开的花朵,充满无限生机和希望,充分体现了自然环保的可持续性发展.树冠与人组成参天大树,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
(一)空气污染与保护
(Ⅰ)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2种):______,______.
(Ⅱ)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海洋环流,把海底的二氧化碳又带回海面,另外把二氧化碳压入海底所消耗的能源可能会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1)实现二氧化碳液化,压缩过程将会______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原因是______.
(二)水污染与保护
近几年我国不少水域多次发生“赤潮”、“水华”现象,这是水中的藻类生长繁殖过快导致的水质恶化现象.
(Ⅰ)河水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假设以C6H10O5表示)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所需氧气的量叫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写出C6H10O5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工厂排放出的无色废水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废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KNO3、Ba(NO32、Cu(NO32、HNO3
第二次KNO3、Ba(NO32、Mg(NO32、HNO3
第三次KNO3、Ba(NO32、AgNO3、HNO3
(1)通过观察,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该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到底是否含有Mg2+、Ag+,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作了进一步检验:取样,向其中加入______溶液,发现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Ag+,第三次检测结果是不正确的.
(3)加入适量的KOH,可以将废液中的Mg(NO32、HNO3除去,再加入适量的草木灰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其余成分不参与反应),可以将废液中的Ba(NO32除去,并得到一种复合肥料,该复合肥料为______.
(4)为了防止废液中的钡离子污染环境,该兴趣小组提出了用草木灰提取物处理废水后再排放的建议.他们通过测定得知,该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中Ba(NO32的质量分数为2.61%,已知该厂每天排放的废水为100吨,请通过计算确定每天需要多少吨K2CO3含量为30%的草木灰提取物,才能将废水中的钡离子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为了不使实验中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废水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检测次数     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
    第一次     CuCl2、H2SO4、MgSO4、FeCl3
    第二次     HCl、MgCl2、CuSO4、Fe2(SO43
    第三次     CuSO4、FeCl3、HCl、AgNO3
(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由于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建议:用
一种含钠离子的化合物、用适当的比例来处理废水,就可以同时除去废水中所有的有害金属离子.这种化合物是
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3次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1 KCl、K2SO4、Na2CO3
2 Na2SO4、BaCl2、K2CO3
3 Na2SO4、KCl、K2CO3
阅读上表后回答:
(1)表中第
2
2
次结果肯定不准确.
(2)为验证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是否存在SO42-、CO32-和Cl-,又进行以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
硝酸
硝酸
(填物质名称,下同),目的是检验
CO32-
CO32-
并将其除去;②加入
(过量的)硝酸钡
(过量的)硝酸钡
溶液,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
硝酸银
硝酸银
溶液.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可以利用焰色反应来确定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
(3)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还是觉得无法确定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哪一次是正确的,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因为溶液中溶质存在的形态主要是离子,1、3中的离子组成是相同的,区别仅仅是呈现形式不同而已
因为溶液中溶质存在的形态主要是离子,1、3中的离子组成是相同的,区别仅仅是呈现形式不同而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