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习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当我们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第1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1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记为W.以后各次的功就是2W.3W. -- 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实验步骤]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福州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芭乐做成水果电池,并设计了 一个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定该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记录下 电阻箱的电阻值和对应电流计示数,将数据填在如下的表格中.已知电流计内阻为Rg=500Ω

外电阻R(X103Ω) 电流I(X10-6A) 电流倒数I-1(X103A-1
2.1 15 67
1.2 20 50
0.7 25 40
0.3 30 33
0.0 36 28
①甲、乙两同学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甲同学作出的图象如图A所示,乙同学作出的图象如图B 所示,你认为哪个同学作的图象对本问题的研究更科学
B
B
(填“A”或“B”),其理由是:
R-
1
I
图线是一条直线,容易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R-
1
I
图线是一条直线,容易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②利用你认为科学的图象,得出该水果电池的电动势为
0.05
0.05
V,内阻为
1250
1250
Ω.
③完成实验后,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初步得出了水果作为电池不实用的物理原因是
电池内阻过大
电池内阻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______.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_____.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a=计算;B、根据a=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______比较合理.
(4)下表是该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时记录了实验数据,且已将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描点,做出a-F图象;由图线求出小车的质量等于______kg.(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Ⅱ)某学习小组用伏安法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给定器材及规格为:
电流表A(量程为0~5mA.内阻约为10Ω);
电压表V (量程为0~3V.内阻约为3kΩ);
最大阻值约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
电源E(电动势约3V);
开关S、导线若干.
(l)由于不知道未知电阻的阻值范围,先采用如图电路试测,读得电压表示数大约为2.0V.电流表示数大约为4.0mA,则未知电阻阻值Rx大约为______Ω;
(2)经分析,该电路测量误差较大,需要作改进.请在方框内画出改进后的测量原理图;
(3)用改进后的电路进行测量,其测量值______(填“等于”、“小于”、“大于”)真实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把二块不同的金属插入新鲜水果,做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某学校的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水果电池的特性”的研究。

(1)如果你是该小组的成员,请你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并猜想该问题可能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图是用电阻箱和数字电流表测定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图.实验中改变电阻箱的电阻值,记录下电阻箱的阻值及相应的数字电流表的示数,并算出电流的倒数,将数据填在表格中.

(a)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在讨论作图方案时,甲同学认为应作R-I图,而乙同学认为应该作图,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想法更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其简单理由是:                                        

(b)按照(a)中选择的方案,在给出的坐标纸上作出图象.

(3)利用作出的图象,可求出该水果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Ω.

外电阻R(Ω)

电流 I(mA)

电流倒数(mA-1)

9000

0.0502

19.92

8000

0.0528

18.93

6000

0.0594

16.84

5000

0.0633

15.80

4000

0.0680

14.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要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思想方法是
 

精英家教网
(2)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a: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
 

b: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
 

(3)该同学利用实验中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时,处理方案有两种:
A、利用公式a=
2s
t2
计算;B、根据a=
△s
T2
利用逐差法计算.
两种方案中,你认为选择方案
 
比较合理.
(4)下表是该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探究a与F的关系”时记录了实验数据,且已将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描点,做出a-F图象;由图线求出小车的质量等于
 
kg.(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Ⅱ)某学习小组用伏安法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给定器材及规格为:
电流表A(量程为0~5mA.内阻约为10Ω);
电压表V (量程为0~3V.内阻约为3kΩ);
最大阻值约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
电源E(电动势约3V);
开关S、导线若干.
(l)由于不知道未知电阻的阻值范围,先采用如图电路试测,读得电压表示数大约为2.0V.电流表示数大约为4.0mA,则未知电阻阻值Rx大约为
 
Ω;
(2)经分析,该电路测量误差较大,需要作改进.请在方框内画出改进后的测量原理图;
(3)用改进后的电路进行测量,其测量值
 
(填“等于”、“小于”、“大于”)真实值.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