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钠与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是 A.Na2CO3和Na2O2 B.只有Na2CO3 C.Na2CO3和NaOH D.Na2O和NaHCO3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过氧化钠与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是(  )。
A.Na2CO3和Na2O2       B.只有Na2CO3
C.Na2CO3和NaOH       D.Na2O和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过氧化钠与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

A.Na2O2,Na2CO3
B.Na2CO3
C.Na2CO3,NaOH
D.Na2CO3,Na2O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过氧化钠与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是

[  ]

A.Na2CO3和Na2O2
B.只有Na2CO3
C.Na2CO3和NaOH
D.Na2O和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铜器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它的表层往往含有“铜绿”(碱式碳酸铜),它受热易分解,为了从铜绿中制得铜,并测定铜绿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把铜绿样品放在试管中,与通入的纯净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处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填写编号)
(铁架台已省去),选用的理由是①
因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因反应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②通入氢气的导气管应伸入到试管底部,有利于将试管中的空气排净.

(2)反应开始前,对整个实验装置必须进行的操作是称量样品质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和
称量装置D(含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称量装置D(含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反应进行时,应先
通氢气
通氢气
加热
加热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固体颜色变化为
固体由绿色变黑色,最后变成光亮的红色
固体由绿色变黑色,最后变成光亮的红色

(3)要测定铜绿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除需要知道样品质量外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前后装置D质量.
(4)为使实验更准确,可采取的措施是
在D装置后加一个盛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
在D装置后加一个盛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

Ⅱ、10℃时加热NaHCO3饱和溶液,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10 20 30 加热煮沸后冷却到50℃
pH 8.3 8.4 8.5 8.8
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H2O?H2CO3+OH-
HCO3-+H2O?H2CO3+OH-
.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
大于
大于
(填“大小”或“小于”)NaHCO3.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丙认为:
(1)只要在加热煮沸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
(填“甲”或“乙”)判断正确.试剂X是
B
B
(填序号).
A.Ba(OH)2溶液   B.BaC12溶液   C.NaOH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若溶液的pH等于8.3,则
(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丙断言
(填“甲”或“乙”)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
常压下加热NaHCO3的水溶液,溶液的温度达不到150℃
常压下加热NaHCO3的水溶液,溶液的温度达不到1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