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性质:胶体的性质主要为 运动. 现象和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Ⅰ.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
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_。
④丁按教材步骤操作时,边滴加FeCl3饱和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结果没有制得胶体,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Ⅱ.Fe(OH)3胶体的性质。
(3)如何检验所得分散系是胶体?____________。
(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
____________。
(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做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
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__.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

②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3)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怎样检验制备的物质是否为胶体?________.

(5)取少量你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__.

(6)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_____.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
②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
(3)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怎样检验制备的物质是否为胶体?______.
(5)取少量你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_____.
(6)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现有一份含有FeCl3和FeCl2固体的混合物,为测定各成分的含量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

    ②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17.22g

    实验2

    ①称取与实验1中相同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

    ②向溶解后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③再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

④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灼烧,到质量不再减少,得到固体物质4g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l)溶解过程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时通常会向其中加入少量试剂_________和_________。

(3)实验2中通入足量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检验实验2的步骤④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FeCl3溶液,并将溶液蒸干时,通常不能得到FeCl3固体,请以平衡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方程式与文字相结合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eCl3溶液可以用于止血,主要是因为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这涉及到胶体的性质。以下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 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B.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C. 只有胶体粒子能作布朗运动

    D. 向Fe(OH)3胶体中滴加硫酸,会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消失

    E.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的CuSO4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

(7)通过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得固体样品中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8)实验室可以采用下列装置制取少量的FeCl3固体,已知FeCl3固体易潮解。(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该装置存在不足,往往无法得到FeCl3固体,请你对该装置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现有一份含有FeCl3和FeCl2固体的混合物,为测定各成分的含量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1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

②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17.22 g

实验2

①称取与实验1中相同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

②向溶解后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③再向②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

④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灼烧,到质量不再减少,得到固体物质4 g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过程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时通常会向其中加入少量试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通人足量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检验实验2的步骤④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热FeCl3溶液,并将溶液蒸干时,通常不能得到FeCl3固体,请以平衡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方程式与文字相结合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eCl3溶液可以用于止血,主要是因为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这涉及到胶体的性质。以下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B.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C.只有胶体粒子能做布朗运动

D.向Fe(OH)3胶体中滴加硫酸,会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消失

E.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的CuSO4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

(7)通过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得固体样品中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8)实验室可以采用下列装置制取少量的FeCl3固体,已知FeCl3固体易潮解。(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该装置存在不足,往往无法得到FeCl3固体,请你对该装置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