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1)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2)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3)分子的空间构型:一般来说.分子的空间型越对称.分子间作用力越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本题分两个题目.
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1)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温度和c(H2SO4)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反应条件.
编号 实验目的 锌粒 温度 c(H2SO4 需测量的数据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3粒 25℃ c1 a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粒 50℃
c1
c1
b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粒
25℃
25℃
c2 d
(注:在实验Ⅰ、Ⅱ、Ⅲ中,锌粒表面积相同)
②“需测量的数据”是
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对于实验Ⅰ,锌粒与H2SO4反应生成H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请在图3中画出上述反应的速率(mL/min)与时间(min)的关系曲线图.
Ⅱ、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以下关系:
A.b>a>c   B.b>a=c   C.c>a>b     D.c>a=b   E.a=b>c
请从上述选项中选择合适的答案.
(3)当三种酸溶液pH相同时,三者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顺序是
C
C

(4)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B

(5)当三者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
D
D
(认为H2SO4第二步电离完全,并忽略阴离子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将p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分子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力,人们将这些作用力统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类弱相互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最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氢键。
一、范德华力
1.定义: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_______存在。
2.实质:_______作用。
3.特征:_____方向性和饱和性,能量远_____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作用能一般只有_____kJ?mol-1
4.产生条件:任何分子彼此接近到一定程度均可产生。
5.影响强弱的因素:(1)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地,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______,范德华力越强。
(2)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一般也越_____。
(3)分子的接触面积:在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极性相似的情况下,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范德华力越_____,如正丁烷的范德华力大于异丁烷的范德华力。
6.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范德华力越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熔点、沸点一般越_____,溶解时越_______。
二、氢键
1.定义:正电性较强的氢原子与______很大且______较小的元素的原子间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称为氢键。
2.表示方法:___________。
3.实质:_______作用。
4.特征: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氢键_________形成也_________被破坏。
5.形成条件:(1)存在氢原子且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的元素的原子X形成_______。
(2)另存在一种电负性很____,原子半径一般较_____的元素的原子Y。
(3)原子Y与H的距离足够_____。
6.影响强弱的因素:氢键的强弱与X、Y两种原子所属元素的______有关,元素的_______越大,半径越_____,形成的氢键也就越_____。
7.类型:氢键有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顺义区二模)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原子结构、性质及用途如下表:
序号 元素 结构及性质
A A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
B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
1
5
C C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且作为耐火材料
D A、D、E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甲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
E 通常情况下,E没有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
F F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按A、B、C顺序,三种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减弱
减弱
;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
Na、Mg、Al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减弱
Na、Mg、Al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减弱

(2)一定条件下,将4.0mol FE2和3.0mol E2 通入到体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为FE2 0.4mol,则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且平衡常数不变的是
ad
ad
(填字母).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3)E与氢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2、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
实验编号 温度/℃ 加入试剂 加入Y的量
5 2滴 1mol/L FeCl3溶液 4mL 10% 的Y溶液
40 2滴1mol/L FeCl3溶液 4mL 10% 的Y溶液
40 2滴1mol/L FeCl3溶液
2mL X
欲探究温度对Y分解速率的影响,应选择
①②
①②
组实验;欲探究Y的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请填写相关数据.
(4)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D单质,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有三种含D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则t2时刻消耗氢氧化钙质量为
37g
37g
g,此时反应的方程式为
10Cl2+10Ca(OH)2=7CaCl2+2Ca(ClO)2+Ca(ClO32+10H2O
10Cl2+10Ca(OH)2=7CaCl2+2Ca(ClO)2+Ca(ClO32+10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试根据下述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酸雨是英国化学家R.A.Smith 1872年最先提出的,一般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表现。酸雨被称作“空中死神”。据某市区1998年环境状况公报载,市区酸雨频率为41.3%,比上年上升了5.5个百分点。降水的年平均pH为4.87,降水酸性污染较严重,表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材料二:①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使植物叶面遭到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导致西瓜大面积绝产,损失惨重。②酸雨使植物阳离子从叶面析出,使钙、镁、铁等离子迅速从土壤中损失,土壤营养状况降低,还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植物的生长。③铝对生物来说是有害元素,在土壤中以氧化铝形式存在,pH=5.6时几乎不溶解。当pH为4.6时,铝的溶解度增加100倍,并转化成硫酸铝,造成树木死亡。四川某林场,华山松死亡率达96%,就是酸雨使土壤中硫酸铝浓度增高,危及华山松。

材料三:我国农业生产因遭受酸雨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国务院已经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等规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研究当地酸雨的形成过程,于是取来雨水作水样进行测定,随时间的推移,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h

开始

8

16

24

32

40

48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1)问题:①雨水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_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_____性。

(2)列举酸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下列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4)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不同的地方往往采取不同的“固硫”方法。

①火力发电厂常用Ca(OH)2的悬浊液吸收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并回收制得有用的石膏(CaSO4·2H2O),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工业常用浓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些工业采取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国际上最新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SO2法”。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比较以上四种“固硫”方法的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试根据下述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酸雨是英国化学家R.A.Smith 1872年最先提出的,一般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是大气污染的表现。酸雨被称作“空中死神”。据某市区1998年环境状况公报载,市区酸雨频率为41.3%,比上年上升了5.5个百分点。降水的年平均pH为4.87,降水酸性污染较严重,表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材料二:①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使植物叶面遭到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导致西瓜大面积绝产,损失惨重。②酸雨使植物阳离子从叶面析出,使钙、镁、铁等离子迅速从土壤中损失,土壤营养状况降低,还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植物的生长。③铝对生物来说是有害元素,在土壤中以氧化铝形式存在,pH=5.6时几乎不溶解。当pH为4.6时,铝的溶解度增加100倍,并转化成硫酸铝,造成树木死亡。四川某林场,华山松死亡率达96%,就是酸雨使土壤中硫酸铝浓度增高,危及华山松。

材料三:我国农业生产因遭受酸雨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国务院已经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等规定。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研究当地酸雨的形成过程,于是取来雨水作水样进行测定,随时间的推移,多次测定该样品的pH,得到如下数据:

时间/h

开始

8

16

24

32

40

48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问题:①雨水样品放置时pH变化的主要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pH将_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_____性。

(2)列举酸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下列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4)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不同的地方往往采取不同的“固硫”方法。

①火力发电厂常用Ca(OH)2的悬浊液吸收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并回收制得有用的石膏(CaSO4·2H2O),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硫酸工业常用浓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些工业采取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国际上最新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SO2法”。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请比较以上四种“固硫”方法的优缺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